龔曉玲說自己看了楊景行的《風雨同路》,對其中的鋼琴部分比較欣賞。楊景行也承認自己看過龔曉玲那兩本詳細講解和聲音程的專著。
龔曉玲很意外,她並沒向學生推薦過自己的書,而且那幾本書還是先在俄羅斯出版的,國內都沒發行過,圖書館的那幾套是她個人捐贈的,也沒指望多少人去看。
於是第二節課上,龔曉玲突然改變了課程,把楊景行的譜子投影了後說:“這節課,我們來分析一下最接近我們的作品,看看楊景行同學這首鋼琴小號合奏作品中的鋼琴和絃外音和織體。”
上課的十幾個人中有幾個已經有了譜子,沒有的就現場複製。駱佳倩的優盤從楊景行的電腦上取下來後就一個個傳著用。
等大家都看了一下後,龔曉玲鼓勵:“有人能先說一下自己對這種作品中和聲運用的發現和理解嗎?”
一個男學生先講了一下楊景行作品中對位化和聲的運用。這是顯而易見,瞎子都看得出來,不算見解。
許學思不愧和楊景行關係比較好,看出了作品中的兩處旋律加花,還說:“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駱佳倩又對楊景行豐富的織體形式作了分析,說:“我覺得他這種柱式和絃和分解和絃的交替運用雖然看起來不太整齊,但是對旋律進行有很大幫助。”
龔曉玲點點頭:“都說得很好,下面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薑是老的辣,龔曉玲的分析比這些大一新生深入得多,不但講和聲,旋律也順帶著分析,連楊景行在寫作時玩的一些小把戲都看得通通透透。
說了半天后,楊景行都不好意思看人了。龔曉玲最後問:“我給大二上課的時候,有好多同學一開始都說這首曲子是關於美好愛情的,而且特別感人……你們現在覺得呢?”
幾個人看楊景行,他笑:“我也不知道。”
龔曉玲也笑,呵呵呵好一會後說:“從頭來看,前奏很優美,能很快拉近聽眾的注意力,看看兩段旋律……能讓你們想起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