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著名的政治動員令指出:我軍新的作戰行動是暫時放棄攻擊長春,只以部分兵力圍困長春,而以最大主力南下,向北寧線挺進,以奔襲動作,堅決殲滅分散於北寧線上守備的敵人,切斷與摧毀東北敵人與華北的聯絡,使兩處敵人彼此完全陷於絕望的孤立中。並術引出長春之敵突圍,而在突圍中殲滅該敵,由此求得加速全東北解放的早日到來。
此一行動,對於打通東北與華北解放區的聯絡,更有力地配合全國各個戰場,皆有重大意義。全軍指戰員必須從思想上動員起來,懂得新的作戰行動之重大意義與有利條件,發揚高度英勇精神,不怕疲勞,不怕傷亡,不怕挫折和忍受與克服困難的精神,以適合大規模連續作戰的需要,爭取全殲東北敵軍,解放全東北。
從9 月10日開始,東北我軍一方面按照中央軍委批准的新的作戰方案,緊急調整與部署,調動主力部隊向北寧線開進,一方面在此前後,即9 月上旬與中旬,按照譚政起草的政治動員指示精神,進行了廣泛的政治宣傳與政治教育活動。準備攻堅的部隊,進行了獨膽作戰教育;準備打援的部隊,進行了頑強守備、保證整個戰役勝利的教育;圍困長春的部隊,進行了加緊圍困、瓦解敵軍的教育。
所有部隊,還進行了愛護人民利益,貫徹《關於政策問題的指示》,遵守《入城紀律守則》和主動團結友軍的教育等等。9 月12日,一場關係東北命運、關係全國命運的驚天動地的戰略決戰——遼瀋戰役,在東北大地北起長春,南迄灤縣,綿延七百五十餘公里長的戰線上,悄然、緩緩、鄭重地拉開了莊嚴的帷幕。在新的戰線上,未來共和國的政治將領譚政,又開始艱辛繪製我軍政治工作的新藍圖。
第十章攻錦州阻塔山遼瀋大決戰1948年10月8 日晚。遼西要地塔山村。東北野戰軍四縱陣地。濃雲密佈,大雪傾降。四縱隊司令員吳克華,政治委員莫文驊指揮所裡,異常忙碌。
幾部電話同時響鈴,參謀們、指揮員們,有的大聲與對方講話,有的邊聽邊盯著地圖,隨時標上新的記號。根據上級通報和偵察情報,敵人企圖趁我工事尚未完備之際,於10日拂曉發起進攻,妄圖一舉突破我防線,拿下塔山,增援錦州。一場惡戰即將來臨,空氣頓時緊張起來。塔山是遼寧西部北寧路沿線錦州與錦西間一個比較大的村子,居民百戶左右,距錦州三十公里,距錦西十公里,它雖然沒有險要地形,但東面瀕海,西面是白台山、虹螺山,是敵軍由錦西增援錦州的必經之道。因此,塔山雖小,關係重大,成為錦州攻城的關鍵。在我軍攻錦戰役的部署中,塔山是必須控制的阻援陣地。原來,自9 月12日遼瀋戰役開始後,我軍首先奔襲錦唐路,至10月1 日,東北我軍先後攻佔了昌黎、北戴河、沙後所、綏中、興城、高橋、四海口、義縣等,切斷了敵人遼西走廊的通道,完成了對錦州的包圍。此後,戰役進入了以錦州攻堅戰為中心的決定性階段。錦州戰局關係著整個東北國民黨軍隊乃至全國國民黨軍隊的命運。為此,蔣介石深感不安,於10月2 日急飛瀋陽,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親自指揮東北的作戰,組織以瀋陽敵主力第九兵團為核心的西迸兵團(由廖耀湘指揮)與以煙臺敵、北平敵、錦西等敵十一個師為主體的東進兵團(由侯鏡如指揮),分別由新民地區南下和由錦西北上,企圖南北對進,夾擊我攻錦主力部隊,解救錦州。在這種情況下,塔山我軍(四縱)
阻擊戰的成敗,成為直接影響錦州攻堅成敗的關鍵一戰。其戰鬥的艱鉅、激烈和殘酷,是可想而知的。這一戰,不僅是東北敵我軍力、戰鬥力的大比武,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士氣、耐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精神的大較量,大決戰。因此,塔山阻擊戰,實際上也是對東北我軍政治工作、譚政政治工作的大檢查,大檢閱。其實,在攻錦前夕,譚政曾主持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召開會議,分析部隊的思想狀況,並由譚政很快起草了一份關於攻克錦州的政治動員指示,經林彪、羅榮桓、譚政署名後,發至各縱隊、各師。指示提出:此次攻錦雖有許多有利條件可取得全部勝利,但你們決不可因此忽略戰鬥政治動員。必須估計守城之敵有東西兩面聲援,還可能發生頑強抵抗,使我軍不易迅速解決戰鬥。
各部隊仍需利用現有的短促時間,將縱、師兩級政治部有鼓動能力與組織戰能力的幹部派到營、連去,幫助他們召開黨員大會和突擊隊、大力隊、爆破組的會議,說明我軍攻錦有各種有利條件,號召每個指戰員,以旺盛無比的勇氣,不怕任何困難的決心,拼全副精力拿下錦州。號召每個黨員在戰鬥中起模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