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2年7月28日熊希齡的通電,曾經揭破這個密謀:“報載四省獨立,有在寧設立政府,推舉岑西林為總統之謠。前南北議和時,犬養毅等於前年冬來華,運動南北分立,渠與希齡本屬舊交,屢至滬寓密告希齡,謂袁如得志,中國可危,不如勸孫、黃公推岑為總統與袁對抗,並要求希齡介紹往見。希齡與張謇、湯壽潛、莊思緘、趙鳳昌諸君與犬養毅接談數次,竭力反對。幸黃興當時力主和議,岑亦病辭不見,犬乃回國。去年春間再到上海,乃不與希齡接洽矣。此日本民黨利用我南北分立之實在情形也。”
岑春煊在南京組府之說傳了一個時期,後因袁軍事力量直掃南方,因之沒有出現。岑、袁兩人在清時就有大隙,袁依賴奕劻,而岑則反對奕劻。宣統年間盛宣懷紅極一時,挾隆裕和載濤、載洵以自重,辛亥起義後,盛主張用岑,奕劻則主張起用袁,其後袁因緣時會,水到渠成,遂代清而為民國元首。岑去福建。福建之役,岑怨袁欺,大失所望,拂袖而去,袁又請岑繼黃興為粵漢路督辦。袁與南方決裂,督辦亦撤銷,袁、岑之間遂更成水火。岑在上海,據說孫、黃都去拜望他,他告訴訪客說:“別人都怕袁世凱,我是不怕他的,倒要和他較量一下。我本無意大總統,今既有現成的,就不妨試試看。”
袁既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他的軍事目的當然並不止於撤換國民黨系的三省都督為已足,他要粉碎國民黨在各省的軍事力量和基礎,同時還藉此剷除所有非北洋系和袁系的軍事力量與政治力量,所以袁的最後目的是想達到武力統一全國。
儘管被撤職的江西、安徽和廣東三省都督不準備繼續進行抵抗,可是北洋軍仍按照原定計劃分兩路南下:第一軍軍長段芝貴統率第二師師長王佔元、第六師師長李純兩部擔任湖北、江西之線;第二軍包括馮國璋、張勳、雷震春等部(因第二路軍不止是一個軍,所以稱為第二路軍),由馮國璋統率,沿津浦路南下進攻南京。這都是北洋軍的嫡系。段芝貴和馮國璋都是袁的心腹大將,袁心目中的兩個重要棋子,袁心中內定段芝貴是湖北都督,馮國璋是江蘇都督。
江西和南京是北洋軍進兵的兩個主要目標,湖南和上海也是袁用兵的兩個目標,由於北洋軍沒有足夠的兵力配備到各個目標上,因此袁派特務放火焚燬長沙的軍械庫以削弱湖南可能產生的抗袁力量。
7月上旬又派兵乘應瑞、肇和諸艦抵滬,派海軍中將鄭汝成以總執法官名義為統帥,團長就是後來齊盧之戰有名的將領臧致平。這些兵艦運兵到吳淞登陸,以圖控制上海。
北洋軍得寸進尺,咄咄逼人,造成了一種形勢,即使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進行到底,國民黨想委曲求全,以合法政黨地位繼續存在也將勢不可能,因為國民黨軍隊必將被北洋軍吞吃掉,國民黨人也將無容身之地了。
李烈鈞是國民黨四個都督中最有實力的,袁最嫉惡李。李被免職後,孫中山派居正、白逾恆、吳鐵城前往南昌慰問,並勸李不受亂命,宣佈獨立。李頗躊躇,認為:“被免了職才起兵討袁,人將以為戀棧挾嫌,豈能言順。”所以決定離江西至上海謁孫中山再作計較,於6月15日經安徽至上海,下榻斜橋路60號。柏文蔚是主張使用武力的,且打算首先在安徽發難,曾密赴上海向孫中山請示。孫因為安徽逼近北方,且可拱衛南京,似不宜先動,最好由湖南、廣東、江西各省先行獨立,迨袁出兵,安徽便可截擊,所以勸阻了柏。柏被袁免職即赴南京昇平橋小住。
李烈鈞在上海分別見到了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反覆會商今後對袁應付策略,深感袁當時作法是斬盡殺絕的毒招,既不可理喻,又難以感化,當前只有一途,就是舉兵反抗。黃興這時已派人在南京運動軍隊。李激於義憤,願任首難之責,遂於7月7日自上海輕裝潛返江西,7月8日抵達湖口,召集舊部第九、十兩團,及輜重工程兩營,於7月12日佔領湖口炮臺,檄告中外,宣佈獨立。李部混成團團長林虎,自告奮勇,願任九江前敵軍總指揮。第一師師長歐陽武,第二師師長劉世均,贛南第四旅旅長蔡森,均電告整軍備戰。
中華民國2年7月13日,江西省議會公舉李烈鈞為江西討袁軍總司令,慷慨誓師,釋出討袁檄文,略雲:
“民國肇造以來,凡吾國民,莫不欲達真正共和目的。袁世凱乘時竊柄,帝制自為。滅絕人道,而暗殺元勳;弁髦約法,而擅借鉅款。金錢有靈,即輿論公道可收買!祿位無限,任腹心爪牙之把持。近腹盛暑興師,蹂躪贛省,以兵威劫天下,視吾民若寇仇,實屬有負國民之委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