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0部分

陽,使劉玉春印象深刻,這也給他死守武昌增加了信心。吳再起後,左右都是不堪一戰的衰兵懦將,劉不失為燕趙慷慨之士,因此吳提升劉為第八師師長,繼而又升他為第八軍軍長,吳北上時就把劉的三團編為衛隊旅,用為親兵。吳南下時又調這三團馳赴前線汀泗橋,所以當時人稱劉玉春是吳身邊的趙子龍,其實吳、劉的關係就只是這麼短。

汀泗橋之戰,劉玉春的三個團長都戰死,卅39個連長只剩五個,士兵死傷過半。

劉玉春對吳有知遇之感,慷慨獨任死守武昌之責。

武漢是中國的心臟,長江和漢水的交叉點,京漢和粵漢鐵路的銜接處,華中水陸交通的要衝,東連吳越,西通巴蜀,南接嶺表,北帶中原,自古即為政略戰略必爭之地,左有鄱陽湖和洞庭湖,右有漢水和襄河,是長江中游的一個盆地,適合守勢的持久戰。

吳佩孚決定死守武漢,而革命軍追擊吳軍時被水淹阻滯,遂使吳軍能從容渡江北逃,一部分退入武昌城內。

15年8月底,革命軍沿鐵路正面近迫武昌城郊,並向漢陽挺進。

武昌城內的吳軍有劉玉春的第八師,吳俊卿的第三師和鄂軍第二師的一個營,第廿五師的一個團,第一旅的一部分;守備漢陽、漢口的是高汝桐的第十四師,在武漢上游屯口和金口一帶則有葉開鑫的湘軍殘部及婁雲鶴旅的一部,又在武漢下游陽邏,黃州一帶則為馬濟的武衛軍及任應歧的豫軍第十師。襄河方面自蔡甸至沙洋一帶有劉佐龍的鄂軍第二師和閻日仁的豫軍第二師。此外尚有王獻臣的河南遊擊隊,張佔鰲的十三混成旅均集結於漢口附近,自北方調來的毅軍約四個旅,集中於廣水、花園一帶積極備戰。

9月2日吳佩孚渡江回到查家墩司令部,靳雲鶚已應召由雞公山抵漢,毅然以堅守武漢三鎮為己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