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5部分

,請黎元洪即派軍警逮捕與羅案有關的一切人犯,並公開譴責吳佩孚不應該步張作霖的後塵,替王內閣作保鏢。王承斌是吳的部下,吳是曹的部下,曹尚未對吳展開攻擊,王卻首先發難,以部屬的身份公開譴責長官。自王的敬電發表後,江蘇督軍齊燮元發表徑電(25日)、江西督理蔡成勳、安徽督理馬聯甲、山東督軍田中玉、浙江督軍盧永祥、上海鎮守使何豐林、海軍司令杜錫珪等均先後響應曹錕的漾電,一致痛斥羅文幹喪權賣國,要求北京政府依法治罪。吳佩孚的嫡系湖北督軍蕭耀南、河南督軍張福來也通電錶示一致態度。這簡直是一面倒的局勢,使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吳佩孚難於招架。

吳佩孚看到情勢不妙,乃於25日通電解釋兩點:第一是宣告與王寵惠素不相識,僅於覲見元首時與之一面;第二是對羅案犯罪成立與否毫無成見,只是認為手續錯誤。最後表示對曹巡閱使始終服從,對元首始終擁護。吳的徑電顯示其態度軟化,因此25日北京的政治氣溫又變了。

由於保、洛之爭,使王寵惠左右為難,乃宣告辭職。北京政府從11月25日起,總統命令因為無人副署,而不能釋出,遂陷於無政府狀態中。黎元洪感覺到倒閣問題和大選問題是二而一的,他自己發覺是上了別人的當,乃想找政治色彩較淡的海軍總長李鼎新代理內閣總理。26日黎派金永炎到保定、洛陽徵求同意。曹錕方面不置可否,而實際上保定派是想用保定派閣員高凌霨代理總理。

由於洛陽和保定都沒有確實答覆,黎元洪又想找顏惠慶、靳雲鵬、周樹模三人中任何一人來代理,可是他們一個個都“敬謝不敏”,因此黎又心灰意懶起來,吩咐手下人替他預備專車,讓他下臺到天津去。黎這樣表示,高恩洪立即毛遂自薦說:“總統是我到天津迎接到北京來的,現在我願意送總統到天津去。”高這話是表示他有始有終,表示他對黎的忠誠,怎知馬屁拍到馬腿上,黎元洪認為這句話簡直是要推他下臺,因此大為光火,沒頭沒腦地把高大罵一頓。

27日,眾議院進一步透過了查辦王寵惠、顧維鈞一案,認為他們都是與羅案有關的人物。黎再打電話請曹、吳提出組閣人選,他們卻都回電說:“組閣為元首特權,決不加以干涉。”這一天,金永炎由洛陽回來,轉達了吳佩孚的意見,並不堅持維持王內閣,只不過在未來新閣中,至少要保留孫丹林、高恩洪兩人中的一人,至於閣揆人選,除了津保派外,由任何人擔任都不反對。

黎知道吳佩孚的態度後,又興奮起來,29日黎元洪派李根源把下臺已久的汪大燮找進公府來,見面時沒有什麼寒暄,就拿出填寫命令的空白紙,不問汪是否同意,就填了汪大燮的名字,派他署理內閣總理。

汪大燮字伯唐,浙江杭縣人,清咸豐九年出生,曾為孝廉,後入陸軍士官學校攻習軍事,民國2年任熊希齡內閣之教育總長,後任平政院院長,5年任交通總長,6年任外交總長,這一年11月22日段祺瑞辭國務總理職,汪曾代理了九天國務總理。那是因為直皖兩系尖銳對立,段掛冠而去,總統馮國璋找不到適當人選。只好拉汪大燮來填空檔。現在又是舊戲重演,黎元洪也拉他填空檔。他宣告代理之期不超過十天。

11月29日,黎任命王正廷長外交,高凌霨長內務、許世英長司法、彭允彝長教育、李根源長農商,其餘閣員都沒有變動。

前任王內閣的閣員一律辭職照準,只有財政總長羅文幹是免職。

汪大燮為人平和、清廉,在北京政府中頗負時望。所以每當政潮最激烈時,他總是被拉出來過渡。

一九七、陳炯明叛變

民國11年6月13日,陳炯明的部隊在廣州白雲山一帶宣佈戒嚴。葉舉等紛紛由東江回到廣州。14日陳系的人在葉舉的總指揮部舉行秘密會議。15日孫中山派往惠州迎接陳炯明的廖仲愷在石龍被扣,局勢陷入了最緊張危急的關頭。

據說陳炯明、葉舉等曾在石龍開秘密會議計劃叛變,當時討論到進行的程式,曾問各將領由誰擔任發難,與會的各將領都默不作答。陳說:“誰先發難,就是首功!”可是仍沒有應者。

最後陳炯明決定以湘軍洪兆麟部擔任先行發難部隊。為什麼陳要選擇洪兆麟部呢?這也是陳的陰謀。原來洪兆麟的李雲復師第二旅駐紮觀音山後,正好就近擔任圍攻總統府,“陳家軍”則巡查街道或把守要隘,陳本人則事變之日在石龍坐待訊息,如果湘軍進攻總統府,孫中山不幸遇害,陳即進入廣州,為孫舉哀,痛哭流涕,把殺害總統的罪名全加於洪兆麟、李雲復和湖南士兵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