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警衛團四團(原有二團),騎兵、炮兵各一團。
新編各團團長是:
祿國藩為第九團長、朱德為十團長、盛榮超為十一團長、楊體震為十二團長、李修家兼十三團長、黃永社為十四團長、李植生為十五團長、劉法坤兼十六團長、馬為麟為十七團長、馬驄為十八團長、繆嘉壽為十九團長、馬軫為二十團長、馬梁為二十一團長、鄧壎為二十二團長、林桂清為二十三團長、徐振海為二十四團長、方聲濤兼二十五團長、錢開甲為二十六團長、段廷佐為二十七團長、周宗濂為二十八團長、陳維庚為警衛第二團長、葉荃兼領警衛第四團長、廖鼎高為騎兵團長、李朝陽為炮團長。各團先後成立,日夜勤加訓練,厲兵秣馬,準備出征,較起義前的兵力增多了二倍。
軍隊擴充了,還有餉械問題,雲南本是靠協餉的省份,現在軍費既要自己負擔,又要擴充軍隊,因此籌餉購械是一個重要工作,籌餉辦法如下:
(一)向各機關提借存款,計鐵路局十五萬元,水利局十四萬元,墾殖局二萬餘元,電報局一萬元,造幣廠五萬元,製革廠三萬元,織絨廠十五萬元,商號借款五萬餘元,救國儲金五千餘元,借用河口商款十二萬餘元。共計七十二萬餘元。
(二)裁併閒冗機關,停辦中學以上學校,將所有款項移助軍費,計月共三萬餘元。
(三)舉義前中央由鹽款月撥協款十二萬五千元,舉義後商準稽核分所盡數截留,自四年三月起至十一月底止,共收銀一百六十七萬餘元。月有長短,以九個月計,每月合十八萬餘元。
(四)設立籌餉局勸導各縣殷實紳民,捐資濟餉,規定額數,大縣萬五千元以上,中縣萬元以上,小縣五千元以上,計全省大縣十三縣,合十九萬五千元。中縣二十四縣,合二十四萬元。小縣五十九縣,合二十九萬五千元。共計全省額定七十三萬。綜計收穫實數二十九萬六千餘元。又由省會勸捐,共收穫銀四萬零二百餘元。未收銀三萬一千餘元。又各厘局行政委員分治員,亦勸捐報繳,共收穫銀一萬五千餘元。以上總共收穫三十五萬一千餘元。
(五)派古道、趙伸、呂志伊、龔振鵬、寸如東、郿煜煌、張南生等,前往南洋一帶及香港、越南、緬甸各處勸募華僑捐助軍餉計各地華僑先後匯到香港富記共收穫銀十萬六千餘元,上海共收穫銀一萬元,軍需局共收穫銀一萬二千餘元。三處共收穫實數一十二萬八千餘元。
(六)將雲南中國銀行銀幣二百萬元,分發第一軍攜入四川一百萬元,第二軍八萬元,第三軍第一梯團二萬元,挺進軍十萬元。由各總司令負責,均作軍用紙幣;其餘八十萬元,均作本省軍餉,陸續支發完畢。
(七)頒佈護國公債條例,發行護國公債一千萬元。後因故停止發行。
軍械方面除了督促兵工廠日夜加工趕造子彈外,並向法國買了一萬四千枝步槍。
唐、蔡、李三位起義領袖併發出兩通電報給華僑,請求捐餉助義,兩電如下:
第一電:
華僑公鑑:比年以來,國內盜賊滿地,萑符遍野,水旱災害,環起迭生,為之元首者,宜如何恐懼修省,奠定民生,而乃醉心帝位,汲汲不遑,揮霍金錢,濫施名器,牢籠要結,無所不為,而於國計民生曾未嘗畫一長策,展一良圖,此尚可謂有人心者耶?繼堯等因是義憤風雲,志除國賊,但有進死,更無退生。現已簡料雲南常備各旅團,合黔省各團營,編制為護國第一、二兩軍,次第出發,由鍔、烈鈞分將之。擬長驅西北,會師武漢,直搗幽燕。繼堯坐鎮滇南,可澄、戡贊助一切,籌運餉需,以為後盾。惟是義師既起,需餉浩繁。滇、黔瘠區,庫儲無幾。民生困敝之秋,復不忍再加負擔,重累吾民。素仰我海外父老昆弟,眷懷祖國,高義薄雲,是以率同滇、黔全體士民,南面頂禮,電乞援助。子文之毀家紓難,詎讓昔人。卜式之輸財助邊,定多來者。如蒙解囊相助,或隨時徑匯滇垣經收,或彙集滬、港,候派員領解。倘得源濟無缺,士飽馬騰,拯同胞於陷溺之中,復共和於危亡之際,則貴埠義聲,爍古今震中外矣。專此布懇,敬請矜鑑!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率雲南全省士民公叩。印。
第二電:
華僑同胞公鑑:前電計蒙鑑察。繼堯等既經宣佈反抗帝制,擁護共和,袁氏頑強,空言無效,不能不以實力解決。現已編制護國第一、二兩軍,次第出發,分道湘、蜀,直搗幽燕,破釜沉舟,誓達目的。惟是餉需浩繁,羅掘無計。夙仰我海外諸父老昆弟,眷懷祖國,高義薄雲,謹率滇黔全體士民南望頂禮,啟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