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之中以李燮和為最消沉。籌安會宣言發表後,忽有龔先曜其人謂系光復軍宿將,控李冒領軍餉盡入私囊,又有“李百端恐嚇,謂吾為籌安會理事,何求不得,若再嘵嘵不已,即交軍政執法處、步軍統領置之死地”等語。李正在“頭痛醫頭”之際,又要“腳痛醫腳”,原來報載頒他四等嘉禾章,前湖南省議會議員《湖南公報》經理李誨乃燮和之弟,忽有大義滅親之舉,請誅六君子以謝天下。那時李誨與不避斧鉞之誅的賀振雄齊名,輿論均謂首先發起帝制的是湖南人,首先反對帝制的也是湖南人,且將湯化龍、湯薌銘兄弟與李誨、李燮和兄弟並列,以其同為兄弟,而路線不同之故。
六君子中名列帝制禍首的只有楊度、孫毓筠兩人。另外六名,是顧鰲、梁士詒、夏壽田、朱啟鈐、周自齊、薛大可。
顧鰲字巨六,四川人,光緒卅一年赴日本留學,在明治大學攻政治經濟,回國後服務法界。汪兆銘和黃復生在北京謀刺攝政王失手被捕後,顧鰲和章家祥承辦此案,暗中多予維護。民國成立後在北京擔任律師,2年政治會議成立,顧任秘書長。洪憲帝制籌備時期,袁派顧為法典組主任。洪憲法典多是顧所起草,因此顧遂得以列名帝制禍首中。此後若干年都抬不起頭來,北伐後顧隨楊度投奔上海杜月笙門下為食客,在陶爾菲斯路寓所掛牌做律師。生意不好,最後乃改營古董掮客生意,不再在政治圈內活動。
梁士詒是袁世凱時代紅得發紫的北洋派要角,在民國初年袁世凱政府中,他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論重要性或地位,比北洋三傑的王、段、馮高出很多,即是袁的老友徐世昌亦不能望其項背。民元袁任大總統,梁即為總統府秘書長,掌握外交、財政、交通大權。由於交通部和交通銀行在梁手中控制,遂有交通系的組織,為民初北洋政府中一重要政團。洪憲帝制籌備時,梁發起“全國請願會”為勸進的行動組織,一舉而取代了籌安會。不過有人說梁並不贊成帝制,系被迫參加,任人擺佈,梁被宣佈為帝制禍首,亦從不聲辯。不管梁士詒在何種情況下參加洪憲,他對袁世凱的事業和譭譽,總要負極大責任的。
夏壽田字午詒,湖南湘潭人,和楊度是同鄉又是同學,為王湘綺的弟子,少有才名,倚馬萬言。光緒廿四年中一甲第二名進士,曾為端方的幕僚。後隨袁世凱,深獲器重。2年10月袁就大總統,夏為文官次長,3年5月國務院撤銷,設政事堂於總統府,總統府秘書長為內史長,夏為內史。袁死後,夏名列帝制禍首,匿居天津租界,後去上海,做了猶太財閥哈同義子的食客。晚年信佛,在福州鼓山受戒。
朱啟鈐字桂莘,貴州紫江人,光緒卅一年,清廷設立巡警部,朱任北京外城巡警總廳廳丞。民元先後任陸徵祥和趙秉鈞內閣的交通總長。趙秉鈞因刺宋教仁案受株連辭職,朱曾兼代國務總理兩天。熊希齡組閣時任內務總長,3年2月併兼交通總長。4年9月洪憲帝制籌備期間,以朱兼任“大典籌備處”處長。列名帝制禍首後,直到7年始被取消通緝令。後來朱一度在徐世昌總統任內南北和議時受任為北方總代表。從此退出政壇,卜居天津,著有《李仲明營造法式》和《存素堂絲繡錄》。
周自齊字子廙,山東單縣人。北京同文館出身,後赴美留學。清末曾繼伍廷芳以參贊名義代理駐美公使。曾向美國交涉退還庚子賠款1200萬美元。民元3月任山東都督,2年8月出任中國銀行總裁,九月任熊希齡內閣的交通總長。3年出任財政總長,兼鹽務署督辦。4年四月繼張謇為農商總長,5年5月復任財政總長。是袁時代財政方面的紅人,也因為這樣列名帝制禍首。
薛大可字子奇,湖南益陽人,留學日本,是同盟會會員,曾因革命在上海被捕。民國成立後在北京為新聞記者,民國2年春被選為眾議院議員。籌安全事起,結識了楊度,楊度叫他辦一張《亞細亞報》,專門鼓吹帝制。袁世凱稱帝前後,袁克定和楊度偽造《順天時報》,刊登各地擁戴的訊息送給袁過目,據說就是薛從中做的手腳,因為《順天時報》用的是日本字模,別的印刷所摹仿不來,可是薛子奇的《亞細亞報》設在後孫公園,《順天時報》設在新華門大街,相距咫尺,所以薛每天可以花錢向《順天時報》買鉛字,在《亞細亞報》排印,印成一張假的《順天時報》,每天專供袁閱覽。袁每天從這張假報上看到盡是假訊息,因此薛亦可以說是洪憲帝制運動中的一個要角。據說誘脅當時的名記者黃遠生和劉少少也是薛負責的,《亞細亞報》曾在袁登極前兩個月在上海設分館,對外聲言已請黃遠生為主筆,劉少少為編輯,黃遠生為此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