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展開激戰,使館區被圍攻,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葡萄牙和俄國使館均被焚,海關、教堂和各傳教士所寓的房屋,亦悉遭焚燒。各國公使、外交人員及僑民既然受困於東交民巷,求救的信函均由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負責遣派專差遞送至天津。每次送信的專差可得銀一百兩至五百兩,由此可知當時投送函件之困難。而每封信內都是說:“……情形十分危急,請火速發兵營救。”
武衛左軍統帥直隸提督聶士成在天津戰死,是拳變後首先殉國死難的大將。死難經過情形甚為曲折,他是由於兩面作戰,一方面抵禦洋兵,一方面又和義和團作戰,終於在六月十三日戰死於天津八里臺。
拳變時聶土成統武衛左軍駐蘆臺,直隸總督裕祿乃調聶軍二營至涿州,一營防守津京路。五月初八日義和團焚楊村鐵路,聶軍派一支隊往救,被拳民擊傷數十人,聶軍乃痛剿義和團,自此聶軍和義和團成仇。慈禧聞訊乃令總統武衛全軍的榮祿致書聶士成,勸勿和義和團作對,聶復書說:“團匪害民,士成守土有責,境內有匪,理宜肅清,事定之後,雖受大罰,靡所逃死。”於是聶軍專守楊村以阻義和團。
五月十四日英提督西摩爾統各國兵入京,過楊村,聶軍不讓路,洋人見寡不敵眾所以折回。清廷以為乃義和團大功,特予賞賜,卻不及聶軍。到了五月廿日聶奉命攻擊天津租界,劇戰八日,這是清軍唯一和洋人真正戰鬥的一幕,如果沒有聶軍的苦戰,則洋軍早已攻進北京了。到了五月廿八日各國大軍馳援天津,聶軍因為久戰無援,勢始不支,但仍退守天津附近。
當聶軍進攻天津租界後,義和團才出陣助戰。聶士成對義和團極為不滿,尤其認為倡議滅洋釀禍開釁的是義和團,可是在正式和洋兵開戰時,真正抗洋的則是聶軍,因此聶士成非常衝動,有一日和洋兵惡戰後歸營,忽然下令說:“今晚全力進攻團匪,明日再戰洋人。”於是聶軍四出,擊殺義和團千餘人,雙方更成死敵。第二天聶軍正和洋軍苦戰時,義和團出動了數十人馳赴聶寓,把聶士成家屬全部擄走。
這時聶士成的處境實在困難極了,因為洋兵大舉增援,聶軍正和洋軍苦戰,甫告休戰,忽聽到自己家中老少被義和團劫走,於是引兵前往追尋。聶軍移動時義和團乃狂呼說“聶軍反了!”在聶軍後防的清軍竟發槍向聶軍阻擊,聶軍因之腹背受敵,進退失據。
六月初四日武衛前軍馬玉昆來津增援,聶軍和馬軍協同作戰,又苦戰了十天。
六月十三日晨直隸總督裕祿召見聶士成,聶應召赴制臺衙門。裕祿未開中門,聶心知有異,及入督署,裕祿在書衙房內立候,臉色非常難看,手持一份電報,見聶後即將電報付聶。電報上是上諭:聶士成新法練軍,擅殺愛國分子,著即正法。聶讀畢即跪下。裕祿這時安慰聶說,上諭如此,其幕後原因不知。囑聶再出戰,如果戰勝,裕祿即可力保。聶士成辭出後,穿朝衣補褂馳赴前線督軍奮戰,在八里臺苦戰一晝夜,沒有飯吃,又沒有睡眠,士兵死傷無算。洋兵用望遠鏡遙看,見清軍中有人著補褂,知為大官,遂用炮轟,聶遂以身殉國,腹裂腸出。其部將統領周玉如、姚良才,營官徐照德、宋得勝都血戰陣亡。聶屍入殮時僅清兵廿餘人系白帶送喪,天津文武官無一人臨唁。直到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時,聶的冤枉才告大白。
天津之戰劇烈進行時,清廷已調李鴻章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並派宋慶為幫辦北洋軍務大臣,可是李鴻章到了上海不肯北來,而天津已難抗守了。
六月十八日,經過了三天血戰,日兵首先攻入城門,天津遂告陷落,裕祿自殺。
洋兵佔領天津後,軍紀甚壞,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尤以俄、法兩國兵最殘暴不通情理,德國兵亦甚橫行,比較來說英、美、日三國士兵沒有什麼大滋擾。最惡作劇的是在街上專拉斯文人,令其拉人力車,洋兵則坐車上,有時還要拉車人戴了紅頂花翎帽子。
六月廿三日,聯軍集合於天津,準備向清朝首都北京進發,聯軍人數約3.4萬餘人,內有俄軍1萬人,日軍9000人,英軍6000人,法軍2600人,美軍2500人,德國4000人,奧意軍各150人。
洋兵由天津出發,第一站遭遇的清軍陣地是北倉和楊村。在這一帶清朝有重兵據守,由慈禧欽派李秉衡前來督師。當六月上旬,都城中一片沉重空氣,李秉衡奉詔趕入宮中謁見太后,太后要他統領大兵,他亦欣然應允,慷慨誓師,這時天津已失陷,他於是馳至楊村部署一切。
攻佔北倉是以日軍為主,接著乘勝向楊村進擊。聯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