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宣傳部代部長毛澤東應軍校之邀,正在為學員講演,題目是《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對於毛澤東,許德華並不陌生,早在長沙師範讀書時,就聽過他的講演,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毛澤東以他那特有的濃重的湖南口音說:“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接著,他又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寶塔:“你們看,這最下層的是塔基,有工人、農民、還有小資產階級,人數最多,受壓迫最深。壓在它上面一層的是地主階級、買辦階級,人數不多。再上一層,是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人數更少。更高的一層是軍閥。塔頂是帝國主義。俗話說,‘百姓齊,泰山移’。只要窮苦大眾團結起來,就一定能推翻這幾座大山!”

毛澤東形象、生動的講演,使許德華陷入了深思。他想到了自己的故鄉,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湖南長沙蘿蔔衝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山村。那裡的人們一年四季都生活在窮困之中,苦水飲不盡,苦日度不完。許德華就出生在那裡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卻只能當放牛娃。生活的擔子沉重地壓在他幼小的肩膀上,使他幾乎難以承受。每當看到學堂裡唸書的孩子,他都羨慕不已。

他多麼想和那些孩子一樣去讀書啊!

可是,家裡哪有錢供他去讀書!他們兄弟五個沒有一個去讀書。他不敢向父母提上學的事,只能時常站在學堂窗外偷偷地聽先生講課。

初冬的一天,北風嗖嗖,天上飄起了雪花。學堂的先生突然發現一個瘦骨嶙峋的孩子在窗外暈倒了。他連忙把這個孩子抱進屋裡,餵了幾口茶水。

孩子漸漸甦醒了。先生認出來,這就是時常站在窗外偷聽他講課的那個孩子。

“伢子,你叫什麼名字?”先生關切地問。

“許德華。”

“多大啦?”

“七歲。”

“你這樣愛讀書,為什麼不到學堂來?”先生問。

“家裡沒有錢……”許德華難過地低下了頭。

“伢子!莫難過,你要讀書,就來嘍,我不收你錢!”

許德華連忙跪下給先生磕頭。就這樣,許德華進了學堂,開始了新的生活。這位先生就是在他人生道路上起了重要作用的鄒希魯先生。

1921年,十三歲的許德華高小畢業,考入了長沙師範學校。在那裡,他吸吮著革命的營養,接受了馬列主義。

1925年5 月,經毛東湖、陳公陶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同年9 月,還不滿十七歲的許德華,在毛東湖、曹典琦兩位老師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宣誓的那一天,令他終生難忘:面對牆上掛著的斧頭鐮刀黨旗和一位長著絡腮鬍須的外國人的畫像,他莊嚴宣誓,要為無產階級的徹底解放、為共產主義的實現奮鬥終身。從此,他把自己的命運與黨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藍藍的天空飄浮著幾朵白雲,金燦燦的陽光照耀在綠茵茵的操場上。

十一大隊的學員們正在做對刺訓練。只見許德華正同一個比自己個頭還要高的學員對刺。

這個學員有個綽號叫“大塊頭”,因他長得人高馬大、虎背熊腰而得名。

他在入軍校前就當過兵,軍事動作不錯,尤其是對刺訓練在全大隊幾乎沒有對手,可謂“常勝將軍”。因而,他驕傲得了不得,對像許德華這樣的人黃埔前來自師範的學員更是不屑一顧。他最佩服蔣介石,張嘴閉嘴:“蔣校長說……”同學們對他很反感,但又不得不服他的軍事動作。

這次,他與許德華交手,根本沒有把許德華放在眼裡。

只見“大塊頭”步步緊逼,許德華連連招架,幾個回合,許德華已是汗流浹背,而“大塊頭”仍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最後,“大塊頭”連續進攻,許德華招架不住,終於敗下陣來。

“大塊頭”得了冠軍,洋洋自得,看了一眼氣喘吁吁的許德華輕蔑地說:“你根本不是我的對手,等你練好了再來!”許德華看著他那得意的樣子,非常惱火:“大丈夫可殺不可侮!”他發誓要苦練過硬本領,總有一天要戰勝這個“大塊頭”。

一年後,他們果真再次相遇,不過,不是以同學的身份在操場上對刺,而是代表兩個不同利益的階級在戰場上拚殺。這是他們誰也沒有想到的結果。

孫中山所辦的黃埔軍校,是一個新型的革命軍校,在培養軍事人才的技能上更是博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