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沒有能力時採取行動。
當阿爾及利亞問題達到危急關頭時,第四共和國正處在從戴高樂1946年辭職以來的第二十四次內閣危機中,無政府狀態幾乎已達一個月之久。一群暴徒襲擊了在阿爾及利亞的政府大樓,而當地治安部隊卻靜悄悄地在一旁觀看。將軍們在重新建立秩序的藉口下,推翻了法國阿爾及利亞政府。不到兩個星期後,駐守在科西嘉島上的軍隊參加到反叛將軍一方去了。阿爾及利亞的將軍們打算繼續幹下去,想在幾天之內征服宗主國法國,政府卻沒有能力來阻擋他們。
在整個事件中,戴高樂表現了政治上的英明。他既拒絕譴責,也拒絕公開贊同軍事政變,儘管捲入的人中有些是他的支持者。他的沉默有利於在他最後宣佈已經:“準備接管共和國權力”的時候大家都聽他的。他一直注視著第四共和國的政治家們用盡他們所有的招數,最後轉而向他求教的時候,便可以按他的條件進行合作。
雖然政府對他提出的條件唯命是從,可是這些條件中並沒有使他成為獨裁者的條件,然而,許多法國人繼續以懷疑的眼光看著他。傳記作者布萊恩·克羅澤寫道:在聽了戴高樂重新執政的條件後,國民議長安德烈·勒·特羅奎爾對他大聲說:“所有這些都是違反憲法的,從阿爾及利亞事件以後,我就對你瞭如指掌了。你有的是獨裁者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