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真正的法國。只有那種把法國置於歷史前沿的偉大民族抱負,才能抵消法國人民渙散的天性。簡而言之,對我來說,法國如果失去了偉大的話,就不可能成為法國。”

“在領導人失敗的時候,”1942年戴高樂對美國海軍上將哈羅德·斯塔克解釋說,“新的領導人就從永恆的法國精神中湧現出來。代表這種精神的有如從沙勒曼到聖女貞德,到拿破崙、波因卡爾和克萊門梭等。”他接著說,“或許這次我是由於別人的失敗而被推到領導崗位上的人之一。”毫無疑問,戴高樂是把他自己看成法國一系列救世主中的下一位了。他的軍隊曾在“洛林十字架”的旗幟下行進。幾個世紀前,聖女貞德在這面旗幟下重新集合過法國人。當他說在第三共和國投降後“要由我來承擔起法國的重擔”時,他的意思是說,由於他決定繼續進行抵抗,他在法國人民的心目中已成了法國的化身。

由於同盟國未能瞭解這個事實,因而導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們與戴高樂發生了許多次對抗。有一次,當邱吉爾試圖讓他對處理一些小事的方法作些調整時,戴高樂堅決地拒絕了,並說:“首相先生,既然你終於有聖女貞德站在你的一邊,但你仍然下決心要把她燒死。”羅斯福總統沒有能力理解戴高樂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