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途跋涉之後,我們終於出了原始森林,眼前現出了一座高大的黃土山,一道遠遠望去,那個上面佈滿了土建築,其佔地面積絕對超過了百多萬平方米,白露說那個就是古格王朝的舊遺址,山上面的土建築物就是古格王朝的宮堡,這座宮堡從10世紀至16世紀經16代古格王不斷擴建,規模十分龐大,宮堡依山疊砌,從地面到山頂建築物高度達300米,居高臨下,地勢險峻,氣勢雄壯巍峨;它是由王宮、洞窟、廟宇、佛塔、碉樓組成,內有四通八達的地道,外有堅實的城牆,猶如銅牆鐵壁,巍然屹立。自1912年前,英國人麥克活斯&;iexcl;揚最早對這座古城遺址進行了考察,沉寂黃沙千年的古格文化才得以重現在了我們面前。
老胡對歷史卻也是不陌生,只聽他補充道:“古格其實是為曾經擁有百萬之眾的金戈鐵馬的吐蕃王室後裔所建,偏居此地幾百餘年,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於十七世紀滅亡。”
胖子對著老胡讚道:“行呀,胡司令,我看你都能當歷史家了。”
老胡說那是,這就叫做學而至用,咱遲早會有用上的那一天,對不?
我們首先是從山腳的入口沿著小徑走,所到之處都可見一些風化了的淺巖洞,穿洞,偶見窪地。這些應該叫什麼來著,以前我也有聽人說起過,好象是叫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其實是碳酸鹽類岩石分佈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喀斯特地貌分佈廣泛,型別之多,為世界罕見。在中國,作為喀斯特地貌發育的物質基礎──碳酸鹽類岩石(如石灰石、白雲岩、石膏和岩鹽等)分佈很廣。而碳酸鹽岩石在全國各省區均有分佈,但以桂、黔和滇東部地區分佈最廣。湘西、鄂西、川東、魯、晉等地,碳酸鹽岩石分佈的面積也較廣。
喀斯特又分地帶性特徵,中國東部喀斯特地貌呈緯度地帶性分佈,自南而北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和溫帶喀斯特。中國西部由於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響,屬乾旱地區喀斯特(西北地區)和寒凍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西北地區的寒凍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處於冰緣作用下,凍融風化強烈,喀斯特地貌頗具特色,常見的有凍融石丘、石牆等,其下部覆蓋冰緣作用形成的岩屑坡。
只可惜地質專家張教授遇難,他再也看不到此種景象了,要不然的話,這將會給他花了大半人生而執著的西藏地質行考究帶來突破的。
“快看,哪個是什麼?”
我們順著聞教授所指的方向看去,前面不遠處的地方出現了幾間儲存完好的古殿,走近一看,原來都是古寺廟宇,看它們所佔的面積大概也有兩三百平方米,我們懷著好奇的心進入了廟宇裡面,只見眼前被一陣色彩的光芒所迷惑,一副副的文化藝術作品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廟內的牆上繪滿了各種不同題材的壁畫,其中牆壁上還有一些小洞窯,小洞窯裡面擺放著盤子大小的泥印佛像,哪個好象是叫做“擦擦”(嬰兒手掌大小的圓形泥塑,中間塑有佛像、佛塔等,是信徒用來奉神的),胖子湊近一看,笑道:“怎的他們古格人喜歡求神拜佛,莫不是他們的國王也半路出家當了和尚吧!”
白露糾正胖子的說詞,說道:“千年前的古格王朝崇尚佛教文化,信仰弘法,這些泥印佛像是用來奉神的。”
古格王國在西藏西部創造了輝煌一時的文明,從宗教上來說,在吐蕃滅亡後,古格對於佛教在西藏的復興起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當時許多印度高僧帶著重要佛教教義傳入了古格,因而也流入了西藏腹心地區,從此便開鑿了一條古代西藏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之路。
再看那牆壁上面的壁畫,它們可都是古格藝術的精華所在,可能已有幾個世紀無人問津,但是今日依然光彩照人,其妙相莊嚴與靈動飛揚融而為一,色彩鮮豔得彷彿昨天剛剛畫成。其中不泛一些嫵媚動人的菩薩、絕豔驚人的度母,古格城堡的建築場面、王室貴族與僧俗各界以及域外王侯使節的禮佛圖,男人農耕、出牧、狩獵、騎射,女人擠奶、歌舞的生動畫面,他們的動作、他們的服飾,無一不是那個時代的寫真。而我們此刻都被一副生動的畫所吸引,那是一副歡請圖,畫中一隊舞女翩翩起舞,旁邊有人擊鼓吹號,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從這些方面看來,我們就不免揣度古格的不凡,如果這裡不曾有過輝煌的文明,那就不可能產生如此精美而渾厚的藝術。
古格王朝的歷史前身其實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