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楊博接過念道:

一部五尚書,

三公六十餘。

侍郎都御史,

多似景山豬。

再念第二張:

漫道小民度命難,

只怪當官都姓貪。

而今君看長安道,

不見青天只見官。

唸完問:“叔大,這是從哪兒弄來的順口溜?”

張居正道:“這是民謠!大凡國運盛衰,官場清濁,民心向背,都可以從老百姓口頭相傳的歌謠,也就是您所說的順口溜中看得出來。”

第十二章 胡猻傳信(7)

楊博笑道:“京城天子腳下的龍袖驕民,比之外省,一張嘴也格外尖刻。什麼‘一部五尚書,三公六十餘’,這分明是譏刺高拱在位時賞典太濫。高拱不斷給人升官晉爵,本意是籠絡人心,結果弄出了一大批秩高祿厚的閒官,如此說來這幾句順口溜也算是言中有物。至於第二首,說什麼當官的都姓貪,長安道上不見青天只見官,此語有失偏頗。”張居正道:“偏則偏矣,但絕非捕風捉影,老百姓盼清官,把清官比作青天,自古皆然。但歷朝歷代,清官莫不都是寥若晨星。我大明開國洪武皇帝,吏治極嚴,那時有一個戶部主事貪汙了十兩銀子,被人告發,洪武帝下旨給他處以剝皮的極刑。可是現在呢?連一個吏員都稱不上的公門皂隸,辦趟差也不止敲人家十兩銀子。博老您想一想,這些銀子後頭,藏了多少敲肝吸髓的貪墨劣跡。又有多少老百姓,被敲榨得家破人亡貧無立錐之地。今日國庫空虛、官場腐敗,如果再拖延下去,必然政權不保社稷傾危!”

楊博說:“你說的雖然在理,但剷除其弊端該從何處著手呢?”

張居正道:“只有重新整理吏治,對此我已深思多年,主要在於整治三個字,第一個字是貪、第二個字是散、第三個字是懈,這是官場三蠹。這次京察,就衝著這三個字而來。”

楊博很讚賞官場三蠹的說法,但照他看來,要去掉這三蠹,談何容易。張居正卻道:“難是難,但身為宰輔,我已無退路!”楊博含笑,道:“我儘管沒有說服你,但至少弄清楚了你實施京察的真正動機。今天早晨,吏科給事中雒遵到我府上,說了他們六科廊那幫言官的擔心,他們大都是高拱的門生,為了彈劾馮保,都一起到宏政門敲了登聞鼓。他們認為你和馮保關係不錯,害怕馮保借你之手,借京察之名對他們施加報復。”張居正道:“你去告訴那些言官,因人劃線的事,在下決不會做,他們雖然以高拱的門生居多,但他們良莠不齊,不能一概而論,有不少言官忠於職守,糾彈不法,可稱為朝廷的護法金剛。但也有一些言官窺伺風向,投某些權臣所好,為其排除異已而效命,這樣的言官,一個也不能留!”

看來張居正真要實施雷霆手段整頓吏治了。楊博是兩任吏部尚書,對情況熟悉,兩人談起目前全國吏治的狀況。九品以上官員,全國共有七萬名,北京與南京兩處有二萬七千名,各有十八大衙門。官員一多,扯皮拉筋的事都出來了,趁這次京察裁掉六千名官員,主要的物件是貪官、懶官和庸官。而實行京察,裁汰冗官,整個過程打算用三個月完成,雖然有可能造成官場極大的怨言,但長痛不如短痛,沒有一個好的吏治的局面,沒有精幹的人事,萬曆新政就無法推行下去。

楊博嘆道:“叔大啊叔大,大明開國以來,沒有像你這樣當首輔的,為了朝廷利益,你不惜與整個官場作對!”張居正道:“博老,在下早就說過,生死榮辱得失關頭打不破,國事就無法料理!”說到這裡,忽聽得一聲炸雷,驚得兩人一激凌。窗外,天空烏雲密佈,隨著一聲驚雷,如澆似潑的豪雨已是洋洋灑灑鋪天蓋地而來。望著窗外的雨景,張居正讚道:“真是一場好雨!”久旱多日,也該下一場透雨了。看看鐘,已經快到午時了。張居正道:“博老,雨下得這麼猛,您想走也走不了,只能在這裡吃頓便餐了。”楊博道:“好吧,咱也不要別的,只要一碟鹹菜一根蔥,兩隻窩頭一碗粥,有嗎?”張居正笑道:“博老若要燕窩魚翅,我無法辦理,若只要這個,管保供應。”

夜雨中,張居正到了家,晚膳已經準備好了,但允修和嗣修去逛什剎海還沒回來。張居正一聽便有些著急:“那你還不趕緊找人去找?”顧氏道:“去了呀,他那兩個哥哥一個時辰前就出去找了,可到現在還沒回來,恐怕是雨大,在哪躲雨吧!”張居正命李可即刻帶人前往什剎海,一定要儘快找到允修和嗣修。李可走後,張居正一直在屋中喘著氣,不停地踱步。顧氏注視他道:“怎麼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