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不到十歲就圓寂,寺院中再無一人關心他,和他說話,雖然還不至於被排擠至餓死,但是也養成了始祖內向木訥的性格。”
“由於寺中主持不善經營,寺院本身也不處於名山大川,所以漸漸香火斷絕,寺中僧人只能紛紛離去。沒有辦法,二十幾歲的始祖只能獨自下山,算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看見繁華世界。但是始祖看見的不是塵世間浮生若夢的奇致景象,而是民眾背後的心酸掙扎。始祖開始思索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民眾脫離苦海,但是那時的始祖除了一肚子經文,其他一概不知。在塵世間飄離了十年,隨著對世間的日漸瞭解,再來對照以前所學的經文,始祖發現已經不可能解救民眾於苦海,於是逐漸死心,只能麻木地在塵世間隨波逐流,內心深處的理想只能偶爾在夢中出現,而且頻率也越來越低。”
慈貞大師說到這裡語氣唏噓起來:“然後中間出了一些變數,使本門始祖放棄了麻木的生活,從沉淪的泥潭中掙脫了出來。既然此路不通,那就換一條路。過後的幾年中,始祖足跡遍及天下,始終在尋找著自己的路。也算天可憐見,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始祖救了一個險些被野獸吃掉的和尚,於是跟隨那和尚回到他所在的另一座寺廟裡。”說到這裡,慈貞大師有些感慨地對黃清月說:“你完全無法想象,本門的前身,就是在不到三間茅草房,連大雄寶殿裡的佛陀泥像都垮了半邊的地方,以及一箇中年和尚,還有一個瘸了一條腿的老年和尚兩人之間建立起來的。一切的起源,也處於一場意外。”
原來是那位始祖是個做事認真的人,既然決定了要在此處落腳,就不會放任著自己處於如此破敗的地方。好在這座破落到不行的廟宇處於大山之中,廟中工具也還算齊全,於是那位始祖絕頂自己動手,對廟宇進行修繕。這一念改變了那位始祖的命運,也改變了周邊百姓的命運,推而廣之,更是即將改變黃清月的命運。
因為在修繕的過程中,那位始祖發現了一摞獸皮,以及一些錢財。獸皮上寫滿了文字,經過始祖的辨認,是道家的一些修煉法門;那些錢財也不多,但是足夠那位始祖和那個瘸腿老僧節儉生活數年。那位始祖實在是應該感謝自己漂泊十幾年的生活,才增長了自己的見識,至少除了佛門經文上的字跡以外,又認識了很大一部分其他的字,畢竟熟讀經文不代表你就是識字,因為那些經文是始祖硬生生背下來的,沒有人指著其中一個個字跡教授始祖每個字該怎麼讀,代表什麼意思,他也只是以前透過其他僧人的嘴中,瞭解了那些經文的大概意思。還要感激那位瘸腿的僧人不是一個勤快的人,不然如果被他發現了那些道家法門,因為他的不識字,說不定就將那些獸皮拿去換錢了,因為那些獸皮上的字跡,竟然是用燙金的方法燙在獸皮上的~~~~~~~~也就是說,那些字很值錢。(未完待續。。)
第二卷 黃粱一夢 第五十七章
慈貞大師的眼神,用平凡的言辭已經無法形容,但是可以勉強說出來讓大家想象一下。那雙異常明亮的眼睛中,投射出來的是極致的悲天憫人,是對大眾所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是一種燃燒生命也要儘自己所能幫助他人的人道關懷,更是一種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堅定。總之,在那雙眼睛中,你能看見人世間
所有的美好,看到人性的光輝,就是看不見一點點的陰暗面。
黃清月震驚了,他完全無法想象作為人,能夠無私到這種地步,傳說中的聖人也就不過如此了。“難道眼前的這個,就是活著的聖人?”黃清月自己問自己,得不到答案。但是無論如何,黃清月都不相信,世間會存在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大奸大惡之徒也喜歡偽裝成聖人般的面孔,也尤其善長於偽裝成大公無私的樣子。
得不到肯定答案的黃清月決定不急於向慈貞大師請教問題,他還需要觀察,需要揣摩,需要看清楚這個法號慈貞的大和尚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低聲向楊薇沐宣等人交代了幾句,黃清月帶著眾人,來到慈貞大師面前,靜靜的看著大師繼續手中的工作。好不容易,等大師在這個患者身上施針結束,黃清月上前施禮到: ;“大師,聽聞您慈悲為懷,並且妙手回春,小可特意帶著妹妹前來求醫,還望大師施以援手,以解舍妹痛苦。”
慈貞大師回過頭來。看了看有些不好意思的楊薇,又看了看一臉誠懇的黃清月,單掌豎起宣了聲佛號:“阿彌陀佛!我觀女施主面色,此病不似急症,而老衲周邊卻盡是命在旦夕之人。要是施主不急於他往,且在附近逗留幾日,等待老衲略有空閒之後,一定為令妹盡心檢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