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邵剛一邊說,一邊觀察陸秀夫的神情。
可惜的是,陸秀夫的臉上,依舊錶現出不服氣的神情。
只是吳邵剛說完之後,陸秀夫沒有繼續開口。
吳邵剛終於決定要有限的放棄了,他知道自身短時間之內,無法爭取到陸秀夫心服口服的支援,更不可能讓陸秀夫死心塌地的為自身做事情。
至於說將來如何,吳邵剛沒有想那麼多,他需要做好的是眼前的事情,一件件的去落實。
陸秀夫離開了廂房。
吳邵剛走到門口,看著陸秀夫的背影,神情頗為蕭索。
他已經認定,不管是文天祥、陸秀夫還是張世傑,這所謂的南宋三傑,不過是時代出現的產物,他們不一定有著特別遠大的抱負,更不可能真正的看清楚世事之中的弊端,他們不可能成為改革家,更不會傾盡全力支援改革。
說到底,南宋三傑只不過是全身心於這個即將被剿滅的南宋王朝。
吳邵剛終於清楚了,他需要走的路還很長。(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選
對陸秀夫的失望,讓吳邵剛開始了一次認真而重大的思索,那就是人才的問題。
馬上可以打天下,可馬上不能夠治理天下,吳邵剛的身邊,已經有了一批很不錯的武將,這些武將都是身為特種兵教官的他親自培養出來的,但文官異常的欠缺,特別是吳邵剛能夠完全信任的文官,除開李思琦,數不出來其他人,這倒不是吳邵剛不重視這個問題,而是穿越之後的經歷,讓吳邵剛沒有機會去招納文臣。
大宋的文臣,幾乎都是透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而且進入到朝中為官的文臣,還必須要拜師,這個所謂的拜師,就是投靠朝中的權貴為師,就是站隊,讓自身能夠在朝中立足,譬如說殿試狀元文天祥,曾經就是右丞相賈似道的門生,而殿試進士陸秀夫被李庭芝招納。
吳邵剛是武官出身,沒有資格插手科舉考試的事宜,也就不可能有什麼讀書人的門生,且大宋朝廷對武將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不要求武官參加科舉考試,只要能夠上陣殺敵,只要有一身的力氣,就可以做武官,這就導致武官的文化水平普遍都不行。
吳邵剛很清楚,依靠武官來治理地方,這一條路走不通。
治理好地方需要有學識,能夠收納賦稅,能夠斷案,能夠明察秋毫,能夠治理地方,這些事情武官是很難做好的。
身邊沒有文官的支援,吳邵剛就好比是瘸腿之人,終究無法成大事。
吳邵剛招納文臣的目的也是很明確的,有著不一般的本事和能力更好,若是能力一般,也能夠接受,但最為關鍵的是必須要忠心,必須服從吳邵剛的命令,說到底一句話,在吳邵剛和朝廷之間,文官的選擇是他吳邵剛。
這就必定讓吳邵剛選擇人才的步伐艱辛。
吳邵剛抵達潼川府城的時候,潼川府路防禦副使、潼川府知府李思琦早就在城外等候。
吳邵剛倒是沒有必要向李思琦隱瞞自身的行蹤,再說他決定在整個的潼川府路整頓吏治的做法,已經準備開始實施,這件大事請,他必須要取得李思琦的理解和支援,才能夠真正的貫徹實施。
府衙的廂房,袁世春等人站立在外面,不準任何人進入。
廂房裡面,只有吳邵剛和李思琦兩人。
李思琦親自為吳邵剛倒茶,一邊倒茶一邊開口了。
“大人準備整頓府州縣衙門的吏員和公人,此事下官思索了好些天的時間,就說這潼川府衙,府州縣的吏員和公人,同樣有很多濫竽充數之徒,清理是必須的,可下官認為,此事不能夠過於的著急,必須循循漸進,一步步來。”
吳邵剛看著李思琦,沒有說話。
“下官建議,首先清理公人,下一步清理吏員。”
“大人之良苦用心,下官明白,來到潼川府的時間不長,下官同樣是頭疼,很多的事情,下官想著做好,譬如說穩定百姓之事宜,救濟貧困百姓之事宜等等,可很多的事情,就是做不好,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吏員和公人出現了問題。”
“若是不能夠從根本上面清理官府之中為非作歹的吏員和公人,很多的事情就無法做好,甚至會鬧出很多無法預料的事情來。”
“潼川府路遭遇過戰火,本就地處偏遠,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加的困難,這一點與兩淮等地是無法比較的,下官曾經在江州的時候,因為地方上平穩,倒是很少思索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