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能看到套槨的底部,棺槨的高度在一點五米左右。
現在,大家終於明白什麼叫“套槨”了,所謂“套槨”就是“重槨”,進入大家視線的是三個棺槨——是槨中套槨,中間一個棺槨體積最小,在每層棺槨之間,都有一個四公分左右寬的空隙。
“辜教授,棺槨之間為什麼會有空隙呢?”劉大羽問。
“空隙裡面放了一些木炭,木炭是用來吸水的,在棺槨的空隙裡面放木炭是為了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確保棺槨的乾燥。”
“三個棺槨,是不是有三個棺蓋啊!”韓玲玲問。
“不錯,確實有三個棺蓋,每一個棺蓋之間都有木炭。我們開啟墓室頂部的黃楊的時候,這三個棺槨的蓋子是開啟的。”
歐陽平看了看墓室周圍的黃楊題湊,黃楊題湊的高度在兩點五米左右。
一個考古隊員正在棺槨的底部清理木炭和汙泥。
在槨體上,分佈著一些大大小小的縫隙,棺槨的表面已經起皮——棺槨表面的油漆層也漸漸失去水分兒翹起來。歷經兩千多年,,{無}{錯}小說 m。{'quLEdU}棺槨腐爛的比較厲害。
辜教授用手在槨體上敲了敲,聲音有些發悶,單從聲音來判斷就知道棺槨腐爛的比較嚴重,棺槨底部的泥土應該是從槨體周圍的縫隙隨流水進入內槨的。
辜教授的話證實了我們的判斷:“我們進入墓室的時候,棺槨裡面有十公分左右的水,迴廊上有三十公分的水。”
退出槨室,辜教授走到前廳的東壁,在距離地面五十公分左右的地方,有一個長七十公分左右,寬五十五公分左右的長方形的洞穴。
“這就是盜洞——盜墓賊就是從這裡進入墓室的。這個盜洞的大小和封土層上的盜洞口的大小一致的。上面就是盜洞的截面——”辜教授指著四級土階道。
在和黃楊題湊上的長方形盜洞相對應的土階上有一條成七十五度角的淺溝,這條淺溝就是盜洞的一部分。盜墓賊就是透過這個盜洞到達墓室的東壁,然後從黃楊題湊上掏出一個長方形的盜洞。在這個長方形盜洞的內外,地上有很多黑色的淤泥,大家從這些黑色的淤泥裡面聞到了和繩梯上黑色泥土相同的氣味。
封土層的土是黃土。
歐陽平終於在這裡找到了“12。6”兇殺案和漢墓被盜案第二個切合點。
“辜教授,你們在進入墓室的時候,有沒有找到現場遺留物呢?”
“沒有,這群盜墓賊在離開墓室的時候,對墓室進行的認真細緻的清理,他們沒有在墓室裡面留下任何東西,盜洞口外面——周圍——包括堆放土方的地方,我們都進行了仔細的檢查,但什麼都沒有發現。”
“根據盜洞的深度看,土方量一定很大,這麼多的土,盜墓賊是堆放在什麼地方的呢?”
658。 第二十四章 盜墓賊未留痕跡 一行人前往明陵
“三個古墓的封土層有三分之一隱藏在稻田下面,這裡的稻田都是梯田,稻田已經荒廢了很多年,很多田埂坍塌的很厲害,坍塌的土比盜洞裡面挖出來的土要多得多,所以,一般人是不會在意那些新土。除了一些新土,盜墓賊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你們是怎麼知道這座古墓被盜的呢?”
“這個問題,我知道。”馬所長道,“在明陵工作的三個女人向我們報的案,她們中午休息的時候到這一帶來找地衣,挖野蒜、野蔥,無意中發現了盜洞,我們就向省文物部分進行了彙報,之後,辜教授就帶著人來勘查現場。”
“‘地衣’是什麼東西啊?”
“地衣是長在地表上、和浸泡過的黑木耳的顏色、形狀差不多的東西,這裡的人喜歡吃。”
“辜教授,您接著說。”
“我們來的時候,盜洞的深度只有一米左右深,盜洞口原來是用土封起來的,因為下了幾天的雨,新土塌陷,盜洞便露出來了。我們把盜洞裡面的土挖上來,結果發現在盜洞一米左右深的地方有一塊大石頭,撬開大石頭,下面是一個很深的盜洞。我們下去一看,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情了——有史以來,在荊南地區,從來沒有發掘過漢代古墓,更不要說漢代=無=錯=小說 M。quLEdu。coM王侯大墓了。”
“辜教授,根據您的經驗,根據盜洞的土方量,這夥盜墓賊從挖盜洞到進入墓室大概要多長時間呢?”
“這要看盜墓賊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採石場的命案和這起古墓被盜案有關的話,為墓室裡面的隨葬品,搭上兩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