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掏出一個檔案袋。
辜教授從檔案袋裡面倒出一沓照片,然後一張一張遞給歐陽平和劉大羽看。
歐陽平和劉大羽接過照片,一張一張地看了起來。
有幾張照片是古墓群的全景圖。
“凸起的部分就是二號墓室所在地,雖然面積比較大,墓室上面的封土層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墳冢的影子還是能看出來的,一般人可能看不出來,但在盜墓賊的眼睛裡面就不一樣了。一號墓室和三號墓室上面的封土已經被完全削平,所以,盜墓賊沒有看出來。”辜教授用手指著照片道。
有幾張照片拍攝的是二號墓室封土層上的盜洞。
“盜墓賊在二號墓的封土層上一共挖了三個盜洞,其中兩個倒洞只挖到一米多深就放棄了。”
“盜墓賊就是從這個盜洞下去的嗎?”歐陽平拿著一張照片問辜教授。
“不錯,盜墓賊最後選擇這個位置挖盜洞,這個位置最理想。照片的後面有盜洞的深度和盜洞口的尺寸。”
656。 第二十二章 切合點終於出現 同志們進入墓室
歐陽平將照片翻過來,後面果然有幾個資料:
盜洞深,7。3米;
盜洞口長70公分左右,寬50公分左右。
盜洞深7。3米,繩梯長八米左右,正好吻合。兩個案子的第一個切合點終於出現。這就意味這兩個案子的關聯度越來越大。
常識告訴我們,盜洞應該是圓的,長方形的盜洞,同志們還是第一次見識。
歐陽平拿著一張照片說:“辜教授,盜洞口怎麼會是長方形的呢?”
“這種盜洞,我們也是第一次碰到。根據我們在一號墓室發現的青銅鼎來判斷,你看看這張照片——”辜教授從一沓照片中挑出一張,遞到歐陽平的手上。
照片是是一個長方形的青銅鼎。
“照片的反面有資料。”辜教授道。
歐陽平將照片翻過來:銅鼎長66公分,寬46公分,高68公分。
這是一個四足青銅鼎。
歐陽平終於明白辜教授的意思了:“剛開始,盜墓賊挖的盜洞是圓的,進入墓室以後,他們看到了青銅鼎,為了把青銅鼎弄出墓室,他們將盜洞挖成了長方形。”
“不錯,應該是這樣,這樣解釋最為合理。在我們挖掘的%無%錯%小說 M。quledu。coM所有漢代以前的墓室中,大都有這樣大型的祭祀器。走,我領你們到墓室裡面去看看。”
“這——方便嗎?”
“方便,我領你們去看看黃楊題湊上的盜洞,你們就完全明白了。”
歐陽平一行跟在辜教授的身後,走出帳篷,穿過狹長的通道,然後慢慢走下二十幾級仄仄的土階——土階是專為考古人員進入深坑而留的。
走下最後一級土階,眼前是一個寬一米的門,這道門就是整個墓室的門,門的東西兩邊是平堆而成的條狀木。條狀木長零點九米,每根條狀木橫截面的高和寬都是十厘米,這也就是說,墓室的木牆的厚度是零點九米,在木牆的頂端有一根很長的木頭壓在上面,辜教授把它叫做“壓邊木”,其作用是保證整個木牆結構的穩定性和完整性的。
筆者的敘述專業性很差,用辜教授的話說,筆者所謂的條狀木就是“黃楊”,是黃心的柏木,辜教授所謂的“題”就是柏木接近根部的一端,“湊:就是將柏木根部向內聚合壘疊在一起。
經辜教授這麼一說,大家總算明白“黃楊題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了。
同志們的到來並沒有引起其他考古人員的關注,他們仍然按照自己的節奏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一個五十歲左右的考古人員走出一個回形走廊,來到辜教授的跟前,他的手上拿著一枚乳白色的環形玉佩,環形玉佩的外徑在十公分左右,內徑在六公分左右,玉佩的厚度在一公分左右。佩體上雕刻著一些雖然非常精美,但卻不甚清晰的圖案。
“張教授,這是在什麼地方發現的呢?”
“在最後一個槨室的西北角上,在這塊玉佩的上面有一層薄薄的木炭,撥開木炭,我們發現了這塊玉佩。”張教授道。
“走,我們進去看看。”辜教授道。
657。 第二十三章 內槨中原來有水 題湊上一個盜洞
在前廳和槨室之間也有一道門,門內外各有一個迴廊。
辜教授領著大家走進迴廊,然後進入槨室。
人站在迴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