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河。公孫固果然向宋襄公獻計說:“楚軍白日渡河。等他們過到一半,我們殺過去,定能取勝。”

宋襄公卻指著戰車上的“仁義”之旗說:“楚軍未渡河而攻之,焉能成為仁義?”於是決意等楚軍渡河後再進攻。

等到楚軍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佈陣時。公孫固又勸宋襄公說:“趁楚軍還亂哄哄地佈陣,我們發動衝鋒,尚可取勝。”

宋襄公聽到此話不由罵道:“你怎麼淨出歪主意!人家還沒布好陣,你便去打他,那還稱得上是仁義之師嗎?””

宋襄公的話才說完,沒想到楚軍卻毫無仁義的概念,不按他的規矩出牌。佈陣即畢,如狼似虎般地衝了過來。宋軍大亂。宋襄公衝在最前面,卻陷進了敵陣,被箭射中大腿。由於宋襄公是個講仁義的人,對待下屬十分好,所以他的屬下都拼死保護他。宋襄公才得逃回一命。宋襄公回去後大罵楚軍太不仁義!回去後不久在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就抑鬱而死了。宋襄公死後他的兒子王臣即位,王臣即位後號成公。自此後宋楚結怨更深。

此次楚國再度伐宋,襄公不敵,閉門不出,堅守城池長達一年有餘。眼見城內糧草斷絕,人與人向食,堪堪城牆被攻破之時,晉國救兵到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十五章 晉文公救宋伐曹、衛 施巧計取得曹人心

卻說晉文公接到宋國的告急文書後並沒有直接出兵,而是先找眾大臣商議了一下。

文公說道:“楚國惡意侵犯宋國,宋國向我國告急,孤受宋國襄公之恩不得不報。各位愛卿認為應該如何應對?”

大臣先珍上前稟道:“主公受襄公之恩,自當相報,但楚國勢大,宋國尚且不敵,我若相助當只可智取不可輕動。我聽說齊國國君昭公小白雖然剛剛登基,但素來喜好奉承,好抱打不平。秦國繆公胸懷廣闊,志向高遠,喜好被人稱為善人,曾經善待食其善馬之鄉民。今見宋國有難,如襄公能折節向相求,再賄以重金,其必許之。如楚能聽其斡旋,宋圍可解,如不聽則必和齊、秦結仇。那時我再出兵相助,有秦、齊相助必能順利破楚。”

這先珍素以老成持重、足智多謀著稱,晉文公許之。遂修書一封,派人到宋國送信。

成公接信後將信將疑,想自己父親雖於齊有恩,但那已是昭公之父孝公之事。孝公尚且不知感恩,何況昭公?那秦國偏居一隅,宋國向來以中原大國自居,從來未予重視,更是沒有交情。相當年自己父親稱霸時都沒有邀請秦繆公參加。不知他是不是會懷恨於心?事情緊急,迫在眉睫,成公別無他法,只好依言試上一試。派人攜襄公詔書殺出重圍到齊國、秦國求助。

齊近而秦遠,使節先到了齊國。見到昭公“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向昭公哭訴了楚國侵宋的過程,並將成公的詔書奉上。詔書的意思大概是:“強楚侵宋,宋國不敵,賴上天之助,苟延至今,眼見宋國有屠城之禍,請求貴邦予以援助,如宋國百姓能免遭塗炭願以傾國之重金相送云云。”齊國也是中原大國,如此大事正是顯示大國實力之時,況昭公剛剛即位正是樹立國際間威望之時,自不甘於落後。還有一點原因是一旦楚國攻克宋國,楚國實力大增,此消彼長,齊國的相對勢力必會大減,這如何使得?於是慨然應允。秦國雖偏居西戎,但向來有問鼎中原之志,只是因向來被中原各國視為蠻夷,一向不被重視,如今宋國來求救,正是顯示秦國實力,進而和中原各國交好的大好機會,繆公焉能不參與?於是也許諾先到楚國斡旋,如楚國不聽善言然後在想他法。

齊國於秦國果然派人到楚國斡旋,這楚成王本來就是一個粗人,眼見到手的羊羔又要飛走,如何能夠應允?於是他破口大罵,把齊國和秦國的使節罵走了!

齊、秦和楚國結怨。

晉文公想:“該是出兵助宋之時了。”

但他還是沒有出兵,他知道楚國強大,單憑晉國之力無法與之抵抗。於是預先修書秦、齊,約共同出兵共抗楚國,匡扶正義!

秦、齊同意。約定同時起兵共解宋國之難。

兵馬準備已畢,文公決定即日出兵。

出兵之日豔陽高照,晴空萬里。在出事前照例要召開誓師大會,鼓勵鼓勵士氣。晉文公站在誓師高臺上向下觀瞧。

只見晉國的部隊有五萬有餘,戰車五百乘,黑壓壓的一片,無邊無際。從上往下望來,只見旗幟招展,盔明甲亮,各類兵器閃著耀眼的豪光,端的是人如虎馬如龍,軍容齊整,士氣高漲。兩旁是歡送將士出征的老百姓,擠擠挨挨,吵吵嚷嚷,爭睹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