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期的一大特色,後期隨著我的工作處境的變化,對外也只好三緘其口了。真像坊間流傳的:“有些事只能說不能做,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

籃球界老前輩錢澄海先生生前對此事的評價是:“中國籃球是隻幹不說。”

改革從“革自己的命”開始

改革不是平坦之路,它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其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必須放棄固有的思想觀念、熟悉的工作方法、既得的部門利益,進入一個令人欣喜但又陌生的狀態。

如果說,《北極星計劃》設計了一個職業籃球聯賽發展的願景和近、中期實施方案的話,那麼操作實施過程必須從轉變觀念開始。改革的實踐告訴我們,任何一次重大的變革都是以轉變觀念為前提的,一項改革如果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尤其我們將推行的改革著眼點在整體改造上,更要做好前期的思想發動、觀念轉變和輿論準備工作,這將是決定改革能否順利起步的關鍵。為此我們動了不少腦筋,花費很多精力,事實證明這麼做是完全必要的。

2003年10月起,我力主用中國籃協的名義,召開了一系列重要會議,進行思想發動、力量組織和輿論準備。這項工作由調研組負責組織,針對聯賽相關參與者的各個層面展開工作。

在我的記憶中,有若干次會議對於改革的啟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應該在籃球改革史上留有重要的一筆。

最早的會議是在2003年10月13日、2004年1月5日分別召開的兩次“籃球職業化運作俱樂部經理研討班”,邀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以及體育產業、體育營銷、體育媒體方面的專家,系統介紹市場經濟、體育產業、市場運作及美國NBA的經驗。北京大學的李其、江明華、俞達教授,分別就《市場經濟與產權關係》、《市場定位與策劃》、《市場機制下的職業經理人》三個專題做了演講。他們從市場經濟的產生、引入及發展,結合國內外體育和非體育企業成功失敗的經驗教訓,詳細闡述了市場經濟的概念和規律,以及中國籃球走市場化道路應遵循的基本規則。參加這兩次會議的有12傢俱樂部總經理、部分甲B俱樂部總經理和企業老總,以及籃管中心中層以上幹部。專家的講課使與會的同志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並取得了共識。這對於下一步工作的展開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兩個研討班後來被記者稱為“起到了啟蒙和思想奠基的作用”。

從甲A到CBA(7)

說到北大教授的介入還有一個小插曲。在第一次與他們接觸的時候,光華學院教務長李其教授敏銳地覺察到其中的玄機,驚奇地問:“你們這不是要革自己的命嗎?”是的,要按照市場規律和籃球規律規劃職業聯賽的未來,必然要改變許多固有的模式,甚至在管理體制上作出重大改變。其難度和引發的震動可想而知,但我們對此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東莞會議吹響了改革的號角

2004年4月5日上午,位於廣東省東莞市中心的宏遠酒店二層會議室內坐滿了人。來自24個男、女籃俱樂部的總經理、主教練,各賽區負責人和裁判員代表,贊助商及新聞媒體近200人,把一箇中等會議室擠得滿滿當當。這些與會者基本代表了男、女籃聯賽的所有方面。這是例行的“2003~2004賽季中國籃球聯賽總結會”的最後半天。前一天對賽事的總結和經驗交流都已經搞完了,最後一個議程是我的講話。這是我精心挑選的一個機會,關於聯賽的調研工作已經持續了半年,《北極星計劃》也已草擬出初稿,是對外宣佈的時候了,這次會議提供了一個宣傳交流的平臺。我打算透過這次會議就未來中國籃球的改革發展做一個比較完整的介紹,使其成為改革的動員大會,也為即將實施的第二次改革定個基調。

為了準備這個講話,我度過了幾個不眠之夜,共寫出28頁近15 000字的講稿,直到講話的前一天我還和同事們斟酌修改其中的用詞和提法。這個講話的題目起得比較大,叫做《關於中國籃球界的思想解放問題》。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標題?是因為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深切地體會到,籃球界有太多問題的根源是出在思想觀念上面。

這次講話共用了一個半小時,著重講了三個要點。

第一,針對以往籃管中心工作的不足和欠缺,我開宗明義提出了“大開放、大目標、大整合、大協作”的發展理念;目的在於開啟封閉的大門,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經驗,藉助社會力量和資源發展籃球事業。我曾把變革前的籃球形容成停泊在平靜港灣中的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