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成為中國籃協慣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那一時期,各路精英會聚籃協共謀發展大計,呈現一片興旺景象。著名體育記者畢熙東曾就這一現象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籃協更值得我們關注》,文中稱“中國籃協門庭若市,群賢畢至”,確實反映了當時熱鬧的開放景象。

推出《北極星計劃》

聘請前銳公司的合同期是6個月,聘請費用為6萬美金(約50萬元人民幣)。他們到各地調研的花費是12萬元,共計摺合60多萬元人民幣,這可能是籃協第一次花錢請專業公司做規劃。現在回想起來這筆學費交得非常值得。

為了避免聯賽改革“換湯不換藥”,這次市場調研的物件包括贊助商、球迷、職業俱樂部、球員、場館以及媒體等;只有彙集了“真正的市場知識”,才能更好地改革CBA聯賽,才能給球迷以及贊助商更多價值回報。

調研報告出來了,有厚厚的兩大本,不過其中難免有一些美國式思維的東西。拿到這個計劃之後,我把徐濟成、鮑明曉關在九華山莊待了幾天,加工修改,加上他們的一些綜合分析,終於作出了聯賽的規劃方案。

這個方案,當時定的名稱現在想起來也很“壯觀”,叫做《中國職業籃球聯賽十年改革與發展計劃》。這個名字意思表達很完整,但是叫起來實在太長了。為此調研組不止一次研究名稱問題,幾番爭執不下,關鍵時刻大徐一拍腦門兒說:“咱們就叫《北極星計劃》吧。北極星不就是在暗夜中為人們指明方向的嘛!”

“北極星”是一種很好的比喻,積極、明確、生動,便於市場和媒體推廣。2004年4月5日,在東莞舉行的聯賽總結會上,我首次對外披露了《北極星計劃》的構想。

這個計劃描繪了一個未來CBA聯賽發展的願景,從廣義角度來說,是中國籃球運動實現全面發展的遠景規劃;從狹義角度來說,它特指中國職業籃球聯賽改革與發展的行動計劃。

《北極星計劃》提出的目標任務是十分誘人的:

●用10年左右時間使CBA成為亞洲最好的聯賽,並向世界級的職業籃球聯賽邁進。

其任務是:

●培育和發展強有力的CBA品牌;

●使聯賽成為培養高水平籃球運動員的搖籃;

●打造亞洲最好的職業體育聯賽;

●贏得更多的國際賽事獎牌;

●使CBA成為盈利的、可持續發展的精品賽事。

整個《北極星計劃》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05~2008年)能力建設階段;第二階段(2009~2011年)股份制運作階段;第三階段(2012~2015年)鞏固提高階段。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從甲A到CBA(6)

《北極星計劃》的提出,使中國籃球第一次有了一個清晰的中遠期發展規劃和近期行動計劃,明確了改革方向和目標,改變了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修修補補的改革方式,應該說是一大進步;而它提出的目標任務,兼顧了多方面的要求,絕不單是發展職業聯賽的要求,而是推進籃球事業整體進步的目標;這也表明了聯賽改革如此重要的原因。

實際上,《北極星計劃》的目標絕不僅僅著眼於籃球聯賽的改革,而是為實施以職業籃球聯賽改革為先導的全面振興戰略;它也是為推動中國籃球運動走與社會經濟良性互動、可持續發展之路而制訂的。它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因此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北極星計劃》經過幾輪的徵求意見及修改正式成文了。要不要上報總局以正式檔案形式頒發?我考慮再三,決定還是不上報也不作為正式檔案下發,只作為內部改革參照。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考慮到這個檔案中的很多提法在當時是“超前的”,其中涉及幾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就是現在來講也是有爭議的。例如,在中國現行體育管理體制下是否允許成立賽事管理公司,並實行股份制改造?這涉及到未來職業聯賽的管理執行模式問題,對於這一點我吃不準,將取決於今後的探索,因為這事關體育管理體制的重大問題,如果上報的話,總局不會輕易表態。這樣的話,可能會出現兩種不利的後果,一種是檔案在總局被擱置,拖著不辦,那會造成思想混亂,影響改革進度;另一種情況是總局否定了這個計劃,我們無法善後。思來想去,我決定還是不報了,先按計劃推行,以後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再見機行事。

於是,《北極星計劃》就拿在我的手中,只做不說或少說成為那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