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後勤也需援助,小西行長就答應說願意接受明朝封貢,但條件是以大同江為界,日本將平壤以西領土歸還朝鮮,但明朝需對日本已經吞併的平壤以南領土予以承認。
李如松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但在隨軍參謀李應試的建議下,他打算將計就計。
李如松率兵來到平壤郊外的肅寧館,參加對小西行長等人的所謂的封貢大典。小西行長派出二十幾人迎接,李如松突然下令拿人,日軍慌亂之下被擊殺數人,其餘人馬逃回平壤城內。小西行長得到訊息後一時還不能相信,懷疑是不是翻譯人員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於是又派出親信前往李如松處,再行解釋。李如松做了虛化處理,對他們進行了一番撫慰。並要求小西行長為表達誠意起見,應該允許部分明軍入城與其進行面談。他知道小西行長不可能接受這個條件。
平壤戰役已不可避免,這將是一場典型的攻堅戰,雙方均動用大量輕、重火器,戰爭場面頗具現代戰爭的某些特徵。
朝鮮軍隊先前的失城原因在於不戰而卻。平壤城本為易守難攻之地,北靠牡丹峰,地勢險要,城牆之東、西、南、北四面各有兩座城門扼守。守城日軍為小西行長第一軍團,兵力為一萬八千人。
明軍攻擊部署如下:薊鎮遊擊將軍吳惟忠率領步兵充當先鋒,遼東副總兵查大受率領精騎居後,攻擊城北要塞牡丹峰;中軍楊元、右軍張世爵領兵進攻城西七星門;左軍李如柏、參將李芳春率兵攻擊城西普通門;祖承訓則率領明軍喬裝為朝鮮軍麻痺日軍,力攻城南;主帥李如松督陣。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