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眼中,未必就是這個解釋了。
然後嘛,什麼“大學生髮明瞭新菜”,“小方說要改開水白菜”之類說法,就開始在後廚流傳起來。
當然,是作為一個笑話流傳的。
其他學徒工——大學生,什麼時候給我們做個開水白菜嘗一下,我還沒有吃過呢!
配菜——墩子都還沒混上,就來幫老大操心,哈哈。
一些炒鍋師傅——小方,你當打荷有點可惜啊,要不先去學一下怎麼吊湯?
面對此類或玩笑或嘲諷,或善意或惡念的調侃,方博一律回以傻白甜的憨笑。
嘿嘿,嘿嘿。
可事實呢?
五分我是對的,三分不足與謀,加上兩分無奈,拌成了一道新鮮熱乎的“對牛彈琴”。
我知道你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選擇做廚師只是為了謀生,可除此之外,就真沒一點源自真心的喜愛了嗎?烹飪是一門心口相傳的技藝,可是為什麼我無法看到你們的心?當某些人在不斷穿梭追尋,只為體驗一次讓自己感動的美食之旅時,卻還有那麼多投身於這個行當的從業者,不願意稍微動一下自己的心思。
吃著廚師這碗飯,卻從未思考過自己是不是可以做點什麼。
煙熏火燎中,也就渾渾噩噩過了油鹽醬醋湊合在一起的一生。
我雖然還算不上一個廚師,但也清楚,能夠讓一個廚師依之為立身資本的,除了天資外,也無非是不斷創新、巧思求變的精神了。
那些滿足於眼前的傢伙們,你們覺得我的想法不以為然,我看你們則是不知所謂。
方博是個性格很好的人,從不會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也未曾因為身邊這些人所處的環境層次和受教育程度而有絲毫鄙夷——自己都混進來了呢,有什麼好鄙視的。然而這一次,他發現,社會分層總是有其內在原因的,一個人的看法真的改變不了什麼。
那麼好吧,諸位請繼續。
就是不知道是你們幹廚師這一行呢,還是廚師這一行幹你們。
……
中午休班,和平時不一樣的,總廚趙國濤再次來到了後廚。
這段時間幾乎天天如此,每當午休的時候,他就會來到後廚試驗菜品,顯然為了這次參評,也是不予餘力了。
頭案的砧板,還有荷臺上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食材,平時很少見到的珍貴材料也比比皆是。可琳琅滿目,卻也從某種程度上暴露了趙國濤的心理——紛亂且雜,他完全無法決定,要拿出一道什麼樣的主打參評菜餚來。
後面的荷臺上,除了食材,還有一盤已經烹製好的“孔雀開屏魚”,技法稱得上圓融完美,卻毫無新意。
後面幾個湊著圍觀的師傅們,加上他的荷王徒弟,挑筷品嚐,而後低低議論。
卻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
這種當口,還是不去要摸老虎屁股的好。
看著一幫子窸窸窣窣的手下,趙國濤心裡也煩悶得很,眼看後廚就要整改完畢,可最重要的菜品還沒有著落,心情自然可想而知。萬一參評失敗,老闆那邊怎麼交代倒是其次,自己在行業圈子裡的評價,就難免要大打折扣了。
正當他忍著煩躁,打算嘗試另一個想法時,卻好死不死瞟到了偷偷躲在人堆裡的方博。
對這個打荷仔,趙國濤一開始是沒什麼印象的。
只是後來常聽人說,這小子幹活兒勤快,學習用心,也從不叫苦叫累,又撞到幾次值班時還在忙活,不是自己份內工作都樂意去做,這才漸生出一些好感。
當然,最深的印象還是這一次,據說還操起了自己這個總廚的心,想要琢磨出一道參評菜來?
該說他努力還是有心太大?
如果換作平時,類似的念頭最多隻會在趙國濤心裡閃一下。
一個打荷仔的工作態度,不是總廚需要關心的問題。
但是今天、現在、此時此刻,全無思路的老趙卻破天荒開口:“小方,我好像聽說,你在幫我操心怎麼設計這次的參評菜?”
唰的一下,目光匯聚。
不少師傅這才發現,居然還有個傢伙,躲在旁邊偷偷摸摸的旁觀?
唉,不對,老趙怎麼有興趣跟他說這個了?
享受注目禮的方博倒是沒什麼怯場的意思,同樣意外之後,他咧了下嘴權當是笑著打招呼,然後大方解釋:“幫趙師傅操心不敢當,只是一點自己異想天開的想法。”
他不滿的是那些師傅們的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