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上初級小學,學校全稱“河南街國民初級學校”。從家裡整天玩鬧到學校學習,簡直是人生鉅變!當我父親把我送到學校,一切都那麼新鮮,第一次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教室裡幾十個小同學,有男有女,安靜地聽講。更有意思的是每天早操,要升國旗,唱國歌。要唱兩個國歌,先唱“滿洲國歌”,再唱日本國歌;遙拜。然後,做早操。覺得很好玩!謠拜是什麼呢?當時有兩個皇帝:一個“滿洲國皇帝”;一個日本國天皇。每天都要拜!他們一個在“新京”;一個在東京。我們見不到,漢奸們發明了個“遙拜”,向東(東京方向)一拜(鞠躬),再向西(“新京”方向)一拜。這成了“老生常談”,不走腦子。一年級,只有國文和算術兩門主課,其他有音樂、圖畫、體育課;二年級,加上了自然課;三四年級有了日文課。小學沒有日本老師,日文也是“滿洲”老師教。小學生多數都不喜歡日文課,日文考試,不及格的很多,我也在其列。不管你愛不愛上,反正日文課天天有,總記住了幾句日本話,到今天也忘不了。列如:謝謝叫“阿利嘎豆”;好叫“腰細”;美麗叫“吾滋酷細”;吃教“沒戲”;再見叫“灑油那臘;罵人喊“八個牙路”等等。2006年,我和夫人訪問俄羅斯聖彼得堡,在一條跳蚤市場街,一個小商販,攔住我們,喊“你好!”。我們沒理他。他接著喊“坤泥氣哇”,日本話“你好”,把我們當成日本人了。反正東方那幾國話,挨個兒試,總有一國能碰上。我們上小學時,就是這樣,把學日語當兒戲,所以學不好。學了一些罵人話,和日本小孩打架,罵他們“八個牙路”;日本小孩回罵“亡國奴”,我們也不懂罵了什麼。中國小孩雖然人多,但也不敢動手打他們,知道日本人有勢力。

1、“滿洲少年”

大約是小學五年級,日文課本有遺篇“滿洲少年”,文中大意是:有一隊日本兵在某地剿匪,一天,在一個破廟裡被“匪兵”包圍,日軍利用廟牆掩護,與匪交戰。然而,由於廟牆太高,看不到廟外情況。這時,廟內出現一個“滿洲少年”,自願給日軍探看廟外匪情。他爬上廟裡一棵大樹,向外看,高喊:“外面有樹林”。日本兵小隊長問:“看到樹林裡有什麼?”少年回答:“有人,有馬匹。”這時,“啪”地一聲,一顆子彈打過來,從少年身邊穿過。小隊長又問:“什麼人?”少年回答:“匪兵”。“啪”又打過來一顆子彈,把少年衣服穿個洞。小隊長衝著少年喊:“快下來!”少年說“沒事”。小隊長又問:“有多少人?”少年開始數,一個、兩個、三個、……這時,又一槍打過來。小隊長命令“馬上下來!”少年還在數。突然,“啪”地一聲槍響,少年一下從樹上掉下來,小隊長過去一看,少年閉上眼睛,鮮血從胸口淌出,死了!小隊長拿出“滿洲國旗”,給少年蓋上,帶領日軍舉槍致敬。

這是一個編造出來的故事,用之表現“日滿親善”。我們小學生,聽了之後。感想如何呢?大家不約而同地說“扒瞎!”,東北話“騙人”的意思。日本人想到了嗎?

2、桃太郎

日本人引以為豪的故事,是“桃太郎”,日語叫“毛毛塔哭樓”。也收入日文課本。故事講:從前,在鄉村有位老婆婆,一天她在河邊洗衣裳,忽然從上游漂流下來一隻大桃子,她撈上來,帶回家,開啟一看,從裡面跳出一個小孩兒。老婆婆沒有孩子,十分驚喜!給小孩兒起名“桃太郎”。等小孩子長大,非常聰明、健壯和勇敢。桃太郎聽說,遠處有一個魔島,住著紅、黃、綠三個魔鬼,經常到人們居住的地方,搶掠財物,危害四方。於是,桃太郎就打算除掉這三個魔頭,為民除害。他就讓老婆婆給備足糧食、水,帶著刀箭,就坐船去魔島。路上,桃太郎收服一隻野雞、一隻猴子和一隻老虎。到了魔島,打敗三個魔鬼,把魔鬼搶的金銀財寶奪回來,分給鄉民。桃太郎深得大家的稱讚和愛戴!這個故事,日本家喻戶曉。然而,講給中國小孩子聽,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下了課,大家說:“桃太郎比哪吒差老鼻子了!哪吒三頭六臂,腳踩風火輪,手拿火尖槍、乾坤圈,比桃太郎厲害多了。”這就是中華文化的憂勢!日本用一個弱勢文化挑戰中國優勢文化,只能是這樣結果。

一群小學生在老師帶領下郊遊(1933)

吉林市臨江門國民優級學校(高小)排球隊(1940)

坐著的兩位老師戴的是“戰鬥帽”,他們不是日本人。戰鬥帽是日本軍帽,當時小學不少老師和學生戴這種帽子;普通日本人和“滿洲人”也戴戰鬥帽,不是什麼新鮮事。我上學時,也戴戰鬥帽。中學生規定必須戴戰鬥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