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是共產黨代表發言,講什麼,我已記不清楚了。看來是爭取老百姓。我們就一直等著,看中國軍隊是個啥模樣?結果,直到天黑也沒見什麼中國軍隊來。諷刺地是,過了幾天,仍舊沒動靜。無政府狀態不能繼續下去了;已經出現混亂。於是,組織起“維持會”。什麼叫維持會呢?就是當一個政權垮臺,社會上出現無政府狀態,民眾自發地推選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組織一個臨時的維持社會治安組織,叫“維持會”,全名是“治安維持會”。維持會實際上,就是臨時政府。等待接續的政權產生。維持會按原有的市、區各級機構組成,所以也不費事就建起來了。也巧!吉林市總維持會就設在我家前院的原來戒菸(吸食鴉片)所裡。會長推選馬德恩。馬德恩,清時當過承德知府;九一八事變前,任吉林省實業廳長;九一八後,也幹過維持會,後拒任偽職,在家賦閒。因此,他很有威望,公推為吉林地方維持會會長。可以說是老會長了,善於此道。在成立大會上,我還聽過他的演講。老頭兒很和藹,也很詼諧,逗得大家直樂!講得什麼?我早忘了。下面是馬德恩的肖像:

“八一五”光復吉林地方維持會會長馬德恩

維持會是什麼意思?就是真空,國民黨、共產黨都想填補這個真空。誰都明白,此時最容易把吉林拿過來,大家還都沒醒過來,不必費一槍一彈!然而,不論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沒有這個實力,離得太遠了。只能虛張聲勢而已。等來等去,倒把蘇聯紅軍給等來了。

我講這段插曲,什麼意思呢?這就涉及日本“奴化教育”了。

“奴化教育”這個詞,是日本投降後出現的。解放後,這個詞已經成了老生常談,言“滿洲國”,必言“奴化教育”。

首先“奴”是什麼?當然是“奴才”了。那麼“奴”是誰呢?當然是“滿洲國”人了,就是當時的東北人,就是我們了。“奴化”呢?就是訓練成奴才。其次,這話是誰說的呢?當然是光復或解放了“奴”的人。所以,我處在“奴”的地位上,聽起來,不是很舒服和感激涕零的。九一八時,我們是被拋棄的!一提“奴化教育”,“水深火熱”這個衍生物跟踵而來。東北人民在水深火熱的死亡線上煎熬十四年,到頭來,混了個“奴”!

日本人不愚蠢,“滿洲國”教育是日本佔領東北的後續行為。實質上,是日本奪取東北民心的戰爭繼續。要達到這個目的,靠殺人放火,是不行的。要給滿洲人“出路”,最根本的出路是教育。所以,不能把滿洲人都變成奴!日本人也講“思想改造”,把滿洲人從敵對變成合作;從覺得沒出路,變成覺得有奔頭;從奴倒像似主。

日本國策既然把東北作為戰略總後方,就必須穩定東北,一切都得正兒八經地幹。最根本的就是辦教育,辦正規教育。東北原來就有一套教育體系,許多日本人原本就在這個體系中工作,所以改成日本教育制度並非難事。教育從來就是教書育人,即教技能和如何做人。

本書告訴人們的是,不要把日本看成是低能兒。日本人的思維不可能是中國人的思維。日本要達到它的戰略目標,他設計一個“王道樂土”的滿洲國,不能玩假的,必須弄假成真。他研究了中國歷史,汲取其中的教訓,特別是元清入主中原的教訓。最根本的教訓是“認同感”,讓東北人認同“滿洲國”,認同日本。這也是最難的。滿清用了二百六十七年,人經十代也沒完全使漢民族認同,辛亥革命還是提出“驅逐韃虜”口號。我們看看,日本提出的所有口號,“同文同種”、“日滿協和”、“同心同德”、“共存共榮”等等,為的是什麼?欺騙小孩子嗎?要滿洲人認同,必須有完整健全的教育體系。奴化教育是做不到的。只從外面看,帶著固定的標籤來插,不下功夫到裡面去,你能看透嗎!連“滿洲國”的小學、中學叫什麼名稱?你都不知道。

“滿洲國”學制,初級小學四年,叫“國民初級學校”;高階小學二年,叫“國民優級學校”;中學四年一貫制,叫“國民高等學校”;大學四年。每學年,分兩學期,學年從春季開始。

一、幼稚園

吉林市幼稚園不普及,多是家境優裕的孩子入園。大多數家庭,都是男人工作,婦女在家操家務。所以,不管有多少孩子,都由母親看管,多了就放羊,不管了。到了入學年令,就上學。多數家庭的孩子高小畢業,就不再讀書了。能進入中學學習的,鳳毛麟角。上大學者,是奢侈!極少數留學日本。

吉林省立女子師範學校幼稚園上課情景(1937年攝)

二、小學

我在1937年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