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快地燃燒,隨風舞動的火苗,如同山中修煉多年終於衝破封印的妖魔,手舞足蹈,欣賞著生靈相殘的大戲。

進攻者與防禦者,土著人與外來客,兩方的戰鬥自白天持續到夜晚,於此時達到了頂點。

由於夜間不利於掌握部隊,明朝官兵裝備及組織方面的優勢,在夜晚會被削弱到極處,與之相比,雖然土人也受影響,但是他們本就沒有多少組織度可言,這種影響反倒不算太嚴重。是以當夜幕降臨之後,殘存的土人傾巢而出,漫山遍野嚮明軍衝來。

數量上處於絕對優勢的蠻人如同海浪,一**砸下來,明軍則如同礁石,迎接著一波又一波沖刷,任浪高千丈,礁石不動如山。浪砸在石頭上,四分五裂,礁石堅挺依舊。

順風吹來的,是燒焦的氣息、血腥味還有屍臭味。在距離火光稍近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張張猙獰而痛苦的臉。這些臉的主人,少數身著鴛鴦戰襖,大多衣不蔽體,身上繪滿動物或是鬼怪圖形,這些圖形上或是插了箭,或為刀槍或是其他什麼創口所破壞,血已經流乾、凝結。這些鬼怪或是野獸,毫無生氣地伴隨著主人躺在那一動不動,怒目圓張,表情猙獰。

人影在晃動,腳步在交錯,或前進或後退。沸騰的殺聲與鑼鼓聲,在山林間蔓延。絞索收緊到了最後一環,土人亦拿出飛蛾撲火的勇氣,以最為華麗的方式謝幕。

這次夜襲可以看做盤勝軍事才華的體現,他選的時機很對,明軍之前以十哨分進合擊,彼此各司其職又互相配合,土人的反擊其實跟送死沒區別。而在總攻擊命令下達後,這種配合卻已經不復存在。

各營軍官都想著多砍一些人頭立功,或是到洞府裡,尋找土人的財富,以及年輕的女人。十個營頭的進攻變成了搶功,誰先攻破一個洞,就能多發一筆財,各軍之間名義上是友軍,實際只是各自為戰。

是以雖然明軍總兵力比土人為多,可是單獨一個營遇到土人全力進攻,就顯得人單勢孤,且短時間內,也很難指望得到友軍支援,最多隻能怪自己命不好。

夜晚視線受影響,弓箭或是火器的威力都大幅度削弱,放了槍也點了虎蹲炮,實際殺傷卻說不好。只能從火光中看到山民那憤怒的臉,和毅然赴死的眼神。明軍也在軍官帶領下放下火器舉起刀槍,向對方發起白兵邀擊。

山地作戰與平原不同,官軍那種堂兵正陣施展不開。受限於地形困擾,只能以小部隊配合模式與土人交戰,甚至偶爾還會變成打爛仗模式的捉對撕殺。由於在山裡已經駐紮了近一年時間,對於地形環境早已經適應,加上之前明軍在對倭作戰中總結的經驗,明軍已經針對這種情況開發了小隊配合陣型。十幾名士兵組成一隊,彼此以長短兵器相配合,一小隊兵就能抵擋住數量數倍於己的土人。

山中男兒並不缺乏武勇,險惡的環境鑄造了他們雄健的體魄,與猛獸格鬥的男兒,有著足以自誇的氣力與膽量。但是他們並不長於陣戰,最多是有著配合狩獵的經驗,可這種配合必須建立在熟人的基礎上。

這種成千上萬人的衝殺中,想找到熟人並不容易,即使一起衝鋒,等來到陣前,也許身邊早就換成陌生的面孔,最後能靠的只有自己。

高大的男子吶喊著揮出石斧,對面的明軍舉起盾牌,武器落在盾牌上,發出令人牙酸的嘎吱聲,士兵的身體微微一矮,可是這大漢的身體同樣也被大力撞的向後退出。

與大漢共同進攻的男子,在一斧之後舉起手上的木棒決定跟進,不想明軍兩杆長槍刺出,已經把盾牌兵保護住,大漢左右招架,把同伴的進攻路線全都封死,其他人只能繞開他,從側翼嚮明軍包過去。可那名刀盾兵已經一個就地翻滾,刀向著男子的腿上砍過來。

一聲慘叫中,持木棒的大漢已經倒在地上,左腿自膝蓋以下都被砍去,舉石斧的大漢再次衝來,刀盾兵依舊舉盾硬接,在一聲轟響中,士兵紋絲未動,大漢的石斧卻已經出了手。一干長槍如同毒蛇吐信,直穿透大漢的胸膛,男子的大手死死攥著槍桿,卻只能看著士兵毫不費力地把槍抽出去,身體不受控制地向下倒。

“如果……能吃飽,不會是這樣的。”被山民稱為大力士的漢子,在彌留之際,腦海裡閃過的只有這一句話,死在比自己弱的人手裡,他無法瞑目。

長時間的飢餓與缺鹽,讓山民的體能大幅度下降,不但這條大漢,今晚所有衝出的人,其實都差不多。

從去年冬天是山裡開始缺糧,到春天正式斷糧。為了生存,他們捕食獵物,吃草根樹皮,吃老鼠,吃土……直到吃人。只要能活下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