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再定親也來得及,我就不信,他老孃點頭的婚事,他敢不答應!”
第六十四章 畫影圖形
大明眼下已經形成文貴武賤的格局,武官即使坐到一品,也不如文官三四品含金量高。
衛所制由於制度嚴重不符合大明實際國情,各衛逃軍嚴重,廣東地區亦不例外。有些衛所實有兵力不足額軍一成,基本已經失去原有的職能。一支部隊不能履行職能,長官也就很難被人看的起,於是惡性迴圈,衛軍的地位就更低。即使是舉人,也可以役使衛軍為自己工作。
作為天子親軍而存在的錦衣衛,屬於這種大環境下少有的異類,雖然不敢招惹文官,但基本還可以維持住體面。
大明兩京十三省,設錦衣衛千戶所十四處,每一個千戶所統率本省錦衣校尉。因為錦衣無定員,名義為千戶,實際統帥人數則過萬數,加上只受統帥未曾列籍的力士軍餘等等,三五萬人也不稀奇。
天子沖齡即位,首輔當國,且自嘉靖朝陸炳死後,錦衣勢力大不如前,當今緹帥劉守友,權勢大半被東廠所奪。但是在地方上,依舊是一支不可輕忽的勢力。
尤其錦衣官作為天子耳目,向來有單獨上本的權力,奏本不經通政使司,由錦衣衛所沿途轉交京城指揮使司,直奏君前,所奏內容外人無從得知。這種權力就像一口半在鞘外的利劍,讓誰也不敢輕易試其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