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一愣,顯然沒有想到自己會被皇太妃責罵。對方的兩個兒子在場,又是長輩,蘇貴妃不敢吭氣,只能自己把這口氣嚥下去。
晉王和晉王妃均點頭道:“太妃說的極是。”
“想我當年做貴妃時,哪裡會說這些有辱斯文的話。一個貴妃該做的事情,就是兢兢業業的伺候皇上,而不是在長輩面前大放厥詞。蘇貴妃,我今日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責罵你,你也別不高興。皇上生母早逝,是我看著他們兄弟姊妹長大的,也算是皇上半個親孃了。別說是你,就是皇上犯了錯,我想我也是有權利說上兩句的。”
赫連恆君鐵青著臉,偏頭冷冷地掃了蘇貴妃一眼。
蘇貴妃心底一寒,低頭答道:“是,太妃教訓得是,臣妾知錯了。”
“蘇貴妃,你要聽著,妃就是妃,妃是妾,後才是妻。妃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妻。這一點望你牢記了。”
蘇貴妃緊緊揪住自己的裙子,雖然已經快把肺氣炸了,卻依然只得恭恭敬敬地回答:“是,臣妾記住了。”
皇后得意地瞥了蘇貴妃一眼,向皇太妃抬起酒杯,說道:“皇上幼時多虧了太妃的照顧,臣妾代皇上敬太妃一杯,感謝太妃撫育之恩。”
皇太妃也舉起酒杯,笑道:“皇后賢良淑德,不僅是皇上的福氣,也是衛國子民的福氣。”
皇后樂開了花,連忙笑道:“太妃過獎了。”
雷雲站在一旁,冷眼看著這各懷鬼胎的一家人,他們雖然名義上是一家人,各自心裡打的小算盤又有誰知道?
身在帝王之家,哪怕血管裡流的是一樣的血,為了權力也不免自相殘殺。
第133章:又是一年(10)
第133章:又是一年(10)
當初赫連嗣病重之時,赫連恆君剛剛滅了姜國,還遠在揚州。衛國朝中就已經出現了兩派勢力,一派主張赫連恆君回朝登基,另一派則擁立赫連恆君同父異母的弟弟赫連恆臨為帝。這一派的人能明目張膽地擁護太子以外的人當皇帝,自然是有一定後臺靠山的。這後臺靠山不會是別人,只能是當時的貴妃和她的兩個兒子,也就是現在的皇太妃和赫連恆臨以及赫連恆基。
後來赫連恆君雖然還是登基為帝,但也使得衛國現在權力旁落。當時赫連嗣已經病入膏肓,赫連恆君又沒有回到長安,赫連嗣為了防止庶子爭權,在病榻前任命了四個顧命大臣,其中就有袁豁達和蘇城。原本當時赫連恆君已經二十九歲,是不需要託孤的,但赫連嗣憂心權力落入貴妃手中,只能將袁豁達和蘇城任命為顧命大臣。一旦赫連嗣駕崩,赫連恆君沒能回京,四名顧命大臣必定鎮守朝堂,等待赫連恆君回朝登基。而袁豁達和蘇城作為赫連恆君的岳父,是無論如何也會保證赫連恆君的利益的。
皇太妃改立的行為並沒有成功,卻因此開罪了赫連恆君,所以赫連恆君登基後,便將兩個弟弟改封梁王和商王,分別駐守梁州和商州。赫連嗣曾經答應皇太妃,赫連恆君登基以後,赫連恆臨封雍王,駐守京城之地;赫連恆基封商王,駐守商州。商州離京城很近,皇太妃相互看望兩個兒子也方便一些。但是赫連恆君並沒有依照先皇旨意封赫連恆臨為雍王,而是封了梁王,駐守梁州。
梁州和商州一在西,一在東,相隔數百里,長安處於中間,這樣就從地理上隔絕了梁王和商王。另一點,梁州靠近蜀國,是險惡要地,赫連恆君派赫連恆臨駐守梁州,也是給他一定壓力,讓他無暇去思考別的事情。
總的說來,雖然弟弟有心篡奪自己的權利,但赫連恆君還是比較仁慈,依然給他們封了王,但同時也給他們一定的打壓。皇太妃今天出言教訓蘇貴妃,其實是有意討好赫連恆君和袁皇后,無非是想讓赫連恆君把赫連恆臨調回京城。
果然,飲下皇后敬酒的皇太妃立刻又開口說道:“皇上,我一直有件事想跟你說。”
赫連恆君當然知道皇太妃想跟他說什麼,只是淡淡地道:“太妃有什麼事請說。”
皇太妃笑道:“皇上,你也知道,梁州那個地方地處偏遠,條件也不好。恆臨去了一年半,人都瘦了一大截,我這個娘看著實在是心疼。蜀國現在又在巴州和利州屯了好幾萬兵,如果兩國開戰,最先打的就是梁州了。我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所以皇上,你看能不能把恆臨調回京城,封他為雍王,這也是先皇的意思嘛!”
赫連恆君扯扯嘴角,說道:“太妃知道蜀國在長江一線屯兵三十萬,吳國屯兵二十萬。所有靠近長江的城池皆處於威脅當中,並不僅僅是梁州。恆臨身為帝王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