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9部分

淚珠,雙墜於地,在落針可聞的靜室裡,滴答有聲,清脆盈耳……

……

一一三二年,七月初一,在天下善禱善誦,勸進如潮之下,狄烈毫無懸念地登基為帝,國號為華,以長安為都。

大華之國,建立。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以爵為國,建元“天健”。

天健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按後世史書所載,華太祖登基當日,華山絕谷轟鳴,紅光滿天;東海現白龍,向西方頻頻稽首,如是者三,方沉入深海。

嗯,自古帝王登基,都少不了有這些所謂的“祥瑞”,以示天命所歸。

不過,事實的情況是,這些“祥瑞”,還真有,目擊者有數百人之多。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千而萬……一時之間,引為神蹟。更令天下人堅信,華國天子,果然是上蒼派來驅逐韃虜,拯救萬民的。

只不過,真實的版權本卻是:華山絕谷,被秘密埋伏的情報司暗衛扔了上千斤炸藥,自然是“絕谷轟鳴”;火藥加火光,自然就是“紅光滿天”;東海所現之物,是天波師將士費九牛二虎之力,捕獲的一條虎鯨。在華天子登基之日,用大船拖著這條虎鯨在近海處轉了幾圈,然後放生了事。沿岸百姓遠遠見到,莫不以為是海龍現身,那個叩頭如搗蒜……

登基的形式,也與當初趙栩即位的場面類似。

當百官朝覲禮結束,進行最重要的一道儀式——進寶璽時,捧寶官開盒取御寶授左相,左相陳規捧寶出班,垂敬上言:“皇帝登大位,臣等謹上御寶。”

頭戴旒冕,身著大紅冕服的狄烈,從內侍高舉的盤中接過寶璽,輕撫如玉潤澤,感慨不已——這封存經年的傳國玉璽,終於可以堂堂正正亮出來了。

在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中,狄烈卓立雲臺,目接長天,心潮澎湃,直欲引吭長嘯——

五年,整整五年,終於走到了這一步。

五年,艱苦卓絕的五年。

五年,血雨腥風的五年。

五年,光輝歲月的五年。

遙想當年,剛來到這個時空的時候,除了一把槍,一無所有,那個時候,他只為了生存而戰;然後,憑藉手中槍,聚攏了第一批人,又收穫了大量的物資;再往後,東西越聚越多,人口數量越來越龐大,甚至組建起了自己的軍隊……一切,就隨著心中一點執念,不斷髮酵、膨脹,終於醞釀成了一個巨大帝國。

這是我的國!我的臣民!狄烈深長地吸了一口領土的清新空氣,腦袋似乎也為之一清,暗暗警示自己,戒驕戒燥。新國建立,不是萬事大吉,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長、很艱鉅……(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六章 內政、整軍

(大盟的打賞,總是牛氣沖天。書友們的票子,砸得很猛啊!)

~~~~~~~~~~~~~~~~~~~~~~~~~~~~~

華朝開國,普天同慶,更有好訊息傳來,成都府諸路,已正式納入華國勢力範圍。新朝國土版圖,陡然擴大五分之一,當真是開國大典上最好的禮物。

中原迅猛崛起如此一個龐大帝國,周邊諸國,無不震怖。紛紛遣使,攜重禮國書,前來朝賀。並希望締結盟約,或自承屬國,或要求平等相待,各有所需。已經沉寂了兩百餘年的大唐故都長安,又隱隱重現昔日萬國來朝,四海濱服的盛況。

狄烈當初決意接受勸進後,談到國都問題時,朝臣們提出三個定都地點:開封、太原、長安。

文官們多傾向於開封。宋之故都,巍巍汴梁,京華春夢,百年沉醉。雖時過境遷,人物皆非,猶令人感念縈懷。

武將們則多傾向於長安——華國建立後,註定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軍事防禦的重心都將在西北部。將國都建立在距離國境線較近地域,更有利於中樞對邊軍的指揮與支援。

至於太原,則是許多原天樞時代的老人們懷念之地,且華國百萬軍民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來自河東,故此,在下層軍官及士兵中,定都的呼聲也頗高。

狄烈透過反覆權衡之後,最終決意定都長安。

開封雖好。卻是一個足以挑動南渡宋臣神經的敏感地區。你佔領沒關係,但若建都,就挑明瞭要與南宋為敵——要知道,眼下遷都長沙的南宋朝廷,依然將長沙稱為“行在”,其意仍然是不忘東京故都。儘管大夥都心知肚明,這東京註定是再也回不去了,但面子上要做到位,大家心照不宣就好。但若定都東京,那就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