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就被代遼而立的金國奪還。
天健元年,金國滅亡,華國取而代之,此三軍州也很快落入華國之手。三軍州中,距西夏最近的河清軍,僅隔著一條濁輪河,與西夏隔河相望。
與西夏在東南、西南邊境,十里一堡,五里一砦,遍佈州縣砦寨不同,在這一片方圓百里的區域內,西夏的邊防,一片空白。之所以如此,與這一區域的歷史沿革及特殊地理密切相關。
從歷史上看,河清軍以南,是原大宋的保德軍與火山軍,均由折家軍鎮守。在遼、金時期,河清軍與折家軍之間,間隔著遼國的寧邊州、金肅軍以及西夏的濁輪寨、濁輪河、暖泉峰……地形艱險複雜不說,還牽扯到遼國,所以西夏從不擔心宋軍會從此地進攻。而夏遼之間,又是附屬國與宗主國之間的關係,因此之故,西夏在這一片區域內,基本沒有構建砦寨鎮守。更別提什麼州縣了。
當河清軍落入華國之手後,西夏也沒有築城的打算,一是沒時間,二是沒精力,最重要的是——沒必要!
從河清軍往西,就是西夏的河南之地。與華國的河南為中原繁盛之地截然不同,西夏的河南,卻是一片茫茫的戈壁沙漠——即後世著名的毛烏素沙漠。
從河清軍出發,向西直行,穿過毛烏素沙漠。如果方向正確的話。行程大約六百里,即可抵達黃河邊。在黃河對岸處,有一地名“克夷門”的所在,乃西夏右廂朝順軍司的駐地。從此地折向南行。溯河而下。是一道長長的戈壁走廓——低眉東顧是滔滔黃河水。翹首西眺是巍巍賀蘭山。
由此前行百餘里,即到西夏北方重鎮定州,而定州再往南不過五十里。就是西夏都城所在——興州。
從起點到終點,全程八百餘里,沿途除了蒼茫的戈壁、沙漠、峽谷、荒原之外,基本上沒有人跡,更沒有什麼砦堡軍寨及軍事障礙。這一條自然環境惡劣,地形複雜多變,危險重重的路徑,就是西夏天然的大後方,足以隔絕一切覬覦的目光,令所有心存僥倖的對手望而卻步。
西夏之河南,便如同北宋之黃河,南宋之長江,均是遮蔽敵寇鐵蹄入侵的天然屏障。這一大片興州東北的廣闊區域,其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至少西夏曆代君臣們是這樣認為的。
這樣想原本不錯,但是,時移勢易,到了李乾順這一代,西夏君臣們似乎忘記了,北宋的黃河天險,並沒能擋住金人的鐵蹄踏冰而來;南宋的長江天塹,也並未能攔住敵寇“搜山檢海”。那麼,一片數百里的戈壁沙漠,就能阻擋華軍的步伐嗎?
岳飛的回答是——不能!
這片被西夏視為絕對安全的大後方,即將被一頭來自中原的猛虎,帶著一群虎狼之師,揹負著百年之恥(宋夏之戰,宋朝敗多勝少),悍然闖入。
千里大迂迴,避開密如蛛網的東、南兩線堡砦,採取中線穿插的掏心戰術,直取中宮,一戰定乾坤。
這,就是狄烈與總參謀部制定的傾夏戰略。狄烈與總參,總攬天下戰局,從無數張地形圖、沙盤、反覆兵棋推演中,找到這個死穴。而正在寧邊州前線的岳飛,則從當前所處的戰線,敏銳覺察出打破僵局的突破口。
一從全域性,一從區域性,劍指敵腹,不謀而合。
宋夏相爭百年,之所以從沒考慮過從這裡尋求突破口,除了牽涉到遼國,難以逾越邊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宋軍沒有沙漠作戰的勇氣與經驗,甚至可能連這方面的念頭都沒動過。
而對華天子與他的總參謀部而言,與敵作戰,那是三百六十度迴圈無死角,有縫要鑽,沒縫撬條縫也要鑽。
當總戰略制定後,總參謀部出動六十餘名參謀,進行長達一個月的兵棋推演,推演的主題只有一個——需要多少兵力,多少物資,多少時間,採取何種行軍方式,走哪條線路,才能安全穿越六百里戈壁沙漠,抵達黃河之濱。
這條八百里奔襲之路,最艱難的,就是前面六百里那一段,走過這一段,就是勝利。
華軍想要成功穿越這條死亡之路,最關鍵的,第一是後勤;第二是後勤;第三,還是後勤。狄烈對此行動的要求是:兵少一點沒關係;盔甲薄一點沒關係;彈藥少一點沒關係;甚至不帶排炮、飛彈器都沒關係……只要一點,糧食、清水,一定要帶足。只要將一支軍隊,象釘子一樣牢牢鍥在賀蘭山下,就是勝利!
元旦(唐宋時指春節)剛過,兵部急召車騎將軍岳飛前來長安,供華天子垂詢問策,同時與總參諸參謀就此次軍事行動深入探討磨合。最後在岳飛的極力爭取下,確定由一個師,即第十二師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