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進攻夏國,光是拔除沿途這些密密麻麻的據點,然後逐城逐州進擊,最後殺到興州,最快也得要六到八個月,這還是非常順利的情況下。如果夏軍反擊激烈,來回爭奪砦寨,像既往與宋軍那樣打拉鋸戰的話,那麼即便拖上一年,都是有可能的。
收拾一個首都距離本軍最近不過四百里的國家,所需時間,竟超過奔殺數千裡,完滅金國所需時日!當真令狄烈為之錯愕,同時也感慨不已,這小國也有小國的生存之道啊!無怪乎能在遼、宋、金三國夾縫間周旋百年之久,更以國小民寡之淺薄底蘊,憑堅韌頑強之民族秉性,與若大一個宋國分庭抗禮,的確有它的道理。
宋朝花一百年也滅不了這個國家,而華國卻能在一年內破之,這本身就已夠逆天了,但狄烈與參謀部卻並不滿意。現在的夏國,可不是李元昊時期,而華國的軍力更非宋國仁宗時期可比。眼下國家新立,百廢待舉,春耕在即,更有百萬流民百姓需安置,糧食多少都不夠。而大軍出征,損耗最大的就是糧食。五萬大軍,打一年的仗,加上極有可能還要不斷追加兵力……國家倉稟里根本沒有足夠的存糧。
按戶部最新統計,國防糧食儲備量勉強只夠支援一場五萬左右的軍隊,打三到四個月的戰爭。這還是得益於在北伐時期,得到宋國的糧食方面大力支援,加上滅掉金國後,從金國倉稟中繳獲大量存糧,所積累的儲備支撐的結果。
三個月!最多四個月!這就是華國徵夏之戰的期限。很顯然,如果按步就班、逐一拔除據點、步步推進……且不說奪城拔寨,光是路上所耗費的時間,怕就不止三個月。這樣的戰術,肯定行不通!
擺在狄烈面前,有兩個選擇:一、發動區域性戰爭,打一兩場戰役,小懲大戒一番,讓夏國吃點苦頭。暫時打消一戰而滅夏國的想法,養精蓄銳,等待來年,糧餉充足、兵強馬壯後,再行雷霆一擊。
二、現在就打,而且要打到興慶城下,徹底解決這個中原西北方的百年禍患,而後國家就可以沉下心來,安安生生搞個十幾年的發展。
是先打仗還是先發展?是一勞永逸還是慢火燉魚?
作為一個以軍事冒險起家的馬上皇帝,狄烈毅然決然選擇了前者——三個月就三個月!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一場大的!
當然,軍事冒險並不等於莽撞出擊,狄烈不會不顧現實,強行出戰。他需要一個與趙哲、傅選所提方案不同的戰略;他需要一個與既往宋夏所有戰役不同的全新戰略;他需要一個夏國絕計想象不到、防不勝防的奇襲戰略。
狄烈所需要的這個戰略,總參謀部已經研究出來了,唯一缺乏的,就是能具體實施、將紙上的戰略,變成實實在在行動的將領。
御案上還有一份方案,是十二師的岳飛發來的,不知這位原本歷史上南宋第一名將,會有什麼獨到見解,或者說,與趙、傅二人大同小異?
當狄烈展開奏疏時,不經意一掃,先是一愣,目光倏地專注起來,才看到一半,就拍案大笑:“好一個嶽鵬舉!不愧為史家點評為南宋諸將中,最具進攻精神的將領!不謀而合,不謀而合啊!”
宮殿外值守衛士,聽到拍案之聲,急忙奔入。待見到無事,方才行禮退出。
狄烈將岳飛的奏疏與總參謀部絞盡腦汁,打磨了近一個月,才堪堪完成的方案,並列放在一起——兩個方案,驚人的一致。
狄烈凝神看了半晌,眼神漸漸堅定,用力一拍御案,振聲斷喝:“秉筆,擬旨。”
天健二年正月二十二,華天子下旨,成立西征集團軍。以岳飛為統帥,折可求、徐徽言、張憲、梁興、傅選、趙哲為副帥,集結三個甲級師:第八師、第九師、第十二師;一個乙級師:二十一師;共四個師加兩個守備旅,五萬二千餘人馬。將從橫山以東至黃河以南的千里邊境線上,向夏國發動覆國之戰。
華國建國第一戰——徵西之戰,即將打響。
岳飛,也將迎來他的人生與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刻。(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九章 鐮計劃
(大盟打賞豐厚,拜謝!另:昨天月末的月票很猛啊!因為月初過節休息了一陣,本以為月票沒指望了的,沒想到還能有過百張,衝入總榜兩百名內,書友們真心給力啊!)
~~~~~~~~~~~~~~~~~~~~
在偏關以西,華國與西夏的邊境線上,有三個連成一線的州城,即寧邊州、金肅軍、河清軍(今內蒙古東勝)。原屬遼國,遼國滅亡後,西夏曾借進軍雲內之機,短暫佔領過,隨後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