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0部分

運地逮到一匹受了點輕傷的戰馬,然後立即伏鞍狂奔。雖然此時身邊一個隨從也無,昨日還是統領五千大軍的大將,一下掉到光桿司令,那感覺實在沮喪得很。不過,能保住一條老命,比什麼都好,不是有句老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

就在郭振暗暗慶幸時,驀然耳邊響起一個炸雷:“郭振!你這投敵小人,看你這番還想往哪裡跑!”

如果說這一刻郭振最害怕的是什麼,那就是這個聲音、這個人。沒成想,越怕見鬼就越見鬼……郭振一抬頭,面無血色——斜側方三十步外,一群渾身浴血的軍兵正柱著刀槍,憤怒盯著他。而那群軍兵之前,正有一滿身染赤,如同從血池中爬出的大將,橫刀躍馬,用一雙冷漠的白仁,冷冷盯著他。

大刀,赤馬。

關勝!

蹄聲輕敲,赤影如風而至,雪亮的刀光映目生寒。

郭振剛剛發出一聲如被捏著脖頸的雞的哀鳴:“關鈐轄,你聽我說……”

嚓!長刀一閃而過,血濺三尺!變調的聲音戛然而止——

一顆斗大的頭顱沖天而起,在空中飛舞一會,沉沉地跌落塵埃,滴溜溜打了幾個滾,那白果仁一樣的眼球毫無生氣地看著濟南城門——在那城頭之上,青底白白的“郭”字認旗黯然墜落,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紅彤彤的鮮豔奪目的大旗,其上是一顆碩大的金黃六芒星!(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章 戰車與排炮

當張榮的天波營先遣部隊大敗金軍、順利佔領濟南府的捷報送抵天樞城之時,狄烈正在軍工司木器組驗收一批新的戰鬥裝備。

此時出現在狄烈眼前的,是一輛輛造型說不出古怪的大車:車身長約丈二,寬五尺,高七尺,四面板壁,車頂平實,板壁上刷著防水桐油,光亮鑑人……這都很正常。但接下來就有些古怪了,車廂右側多了一塊活動的加厚板,板上錯落有致地排列著“丁”字型射擊孔。而最為奇特的是,這車子是三個輪子,後面兩個大輪固定,前面一個小輪可作四十五度轉向。

在此之前,大宋還從來沒有出現過三個輪子的車輛,最初狄烈提出這個要求時,還真讓工匠們嚇一跳。不過在狄烈將後世的三輪摩的一些特徵說出之後,這些大宋頂尖的工匠們也意動了,並且開始著手研製。

在狄烈救回的數千工匠中,鐵匠、火作匠、甲器匠、弓矢鞍轡等各方面的工匠都很吃香,唯獨木匠有些尷尬。倒不是木匠沒用,實際上木匠的作用很大,不過多數體現在民用方面:什麼蓋房搭樓、築城搭架、各種生活器具之類,都少不了木匠。而在軍事方面,這些手藝一流的官坊木匠們,竟被指派去製做槍托。這種沒挑戰性的工作,實在令大匠們汗顏,而且按照技術含量拿薪餉的話,他們也是拿最低的。

所以狄烈的創意一出來,這些頂尖的大匠們立刻投入了巨大的研究熱情。很快弄出合乎要求的轉向輪。其實做一個簡單的轉向輪並不太難,只要在車內安一個人工轉盤裝制就可以了。還別說,多了一個轉向輪後,工匠們發現,車輛的轉彎極為方便,哪怕是在太行山擰得最麻花狀的山道上行駛,也能比較靈活地讓車輛轉彎,眾工匠們心下不由大為歎服。

而最具巧思的,還是車廂右側的那塊擋板,這塊看上去平平無奇、均勻分佈著小孔的厚木擋板。絕不似表面所看到的那樣簡單。其實比起轉向車輪來。這才是最費心思的設計。這塊擋板的巧妙之處,就在於擋板兩則那四杆用精鋼打製的承軸式摺疊活動支架。有了四杆承軸式摺疊活動支架,厚木擋板可以全方位移動,遮擋在車輛的任何一個位置。而不僅僅侷限於一隅。

嗯。這就是狄烈根據記憶資料。再加上後世一些機械元素,弄出來的一個大雜燴戰車。而它的原型,就是——偏廂車。

偏廂車出現在明朝。因威繼光任薊鎮總兵官時,以火器加偏廂車的戰術,屢屢大敗寇邊的蒙古韃子而聲名大燥。在這之後,又有俞大猷的正廂車、孫承宗戰車營,這使得明朝的火器戰車組合,對後世影響很大。

狄烈知道偏廂車,也知道火槍配合戰車使用,威力與戰果可不止上升一個臺階那麼簡單,那是一種足以改變戰爭模式的戰略級戰術。以前之所以沒弄出來,那是因為韜光養晦,收斂鋒芒,一直窩在太行這山溝裡。這樣的山地地形,並不適宜使用戰車,遠不如使用步兵更靈活有效。而現在不同了,他的目光已投向了太行山外,那表裡山河,或許會有戰車大放光彩的一刻……

狄烈雖然知道偏廂車,但沒見過實物,只將在網路上見過的一些、也不知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