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部分

後面督戰隊的煎迫。後退是必死,前進還可以死中求活。而且。貌似那些阿里喜,已經跑到前頭去擋箭了,還有什麼可說的,衝吧!

正常情況下,步兵從二百五十步衝到百步之內的這個時間裡,一名技術熟練的神臂弓手,可以發射三輪箭矢。如果弓弩手及弩弓充足的話。對沖鋒的軍隊而言,絕對是一場災難。

可惜的是,天樞城新軍中的合格神臂弓手並不多。大多數只是勉強能上手的半調子。而且之前幾次阻擊柺子馬,也耗去了大量體力,再被拐子馬幾度壓迫。緊張過度之下,更添疲憊。結果無論是上弦還是瞄準發射,都大失水準,勉強射了兩輪,便因敵軍逼近百步的安全底線,而不得不退入陣內。

同樣的,平射弩手也只來得及放上兩輪排箭,前後殺傷敵軍百餘人,亦是後退。

接下來,將是火槍兵展示的時間。

其實在十二世紀這個中古時期。對付騎兵最好的武器還是神臂弓,射程遠,威力大,是弩弓發展的最高峰。但同樣的,這玩意的製造與訓練難度也是相當大。很難形成一定規模的戰鬥力。以兩宋之富足,以神臂弓阻敵並取得勝績的戰例屈指可數,由此可見一斑。

火槍對付騎兵,並不佔壓倒性優勢,尤其是這種前裝滑膛燧發槍,對上這個時代最強悍的驃騎。優勢更不明顯——這個時代的女真人,可不是像他們後世的清末八旗子弟,還有那些早已不復榮光的蒙古八旗那樣,面對西夷犀利的槍炮,只知道一個勁地猛衝,完全忘記了先祖的狼群戰術,最終落得個全軍盡沒的下場。…;

在連發槍出現以前,戰場上的王者,仍然是騎兵。

但是用火槍對付步兵,效果卻是扛扛的。

與金軍騎兵相比,這些附庸兵身上的護甲薄弱,甚至很多新附軍壓根就沒有鎧甲,就只有一身粗布皂衣,再加一頂破舊的范陽帽。本來前面三五排還人手一面步兵旁牌,可資防禦,但先前幾輪狂暴箭矢可不是白射的,不光幹掉了好幾百人,更毀壞了幾乎所有的步兵旁牌。面對這些幾乎是光著膀子衝上來的真人標靶,火槍兵們哪裡還會客氣,齊齊在最遠射距就發動攻擊。

“第一列,架槍,標尺4,目標,前方八十步,開火!”

“第二列,架槍,標尺4,目標,前方七十步,開火!”

“第三列,架槍,標尺3,目標,前方六十步,開火!”

“第四列,架槍,標尺2,目標,前方五十步,開火!”

週而復始的號令聲,伴隨著連綿不絕的火槍爆響,將衝在最前頭的阿里喜一排排打倒。雖然這些阿里喜比新附軍的裝備強些,有皮甲弓箭什麼的,但在六、七十步這個距離,呼嘯而來的彈丸,完全是無視皮甲防禦的。而阿里喜所用的五、六鬥弓,至少要到六十步才有殺傷力,而這付出了慘重代價換來的殺傷力,經過新軍方陣一層層嚴密的步兵旁牌、鐵笠帽、鐵葉甲層層削弱,待扎入身體時,傷害力已是微乎其微了。

這時戰場所上出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一邊衝鋒的軍隊士卒不斷倒下,哀鴻遍地;一邊守禦的軍隊士兵在步兵旁牌的掩護下,鐵笠帽不時叮噹作響,將射來的稀稀拉拉的箭矢彈開,幾乎沒有明顯傷亡地持續作戰。

當這支不足一千三百人的附庸兵衝過五十步範圍的死亡線,逼近到天樞城新軍步兵大方陣前三十步時,整支大軍剩餘不到一千人。

兩百火槍兵,四排輪射,總共發射了四輪。將近八百發彈丸,射殺了三百餘人,命中率達到了三分之一強,這個比例比起後世西夷的火槍排陣的命中率都要好很多。箇中原因,除了新軍實彈訓練充足與金軍附庸兵缺乏應對這種新式武器的經驗之外,火槍標尺的應用,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三十步之外,步兵大方陣之前,是三排重疊的拒馬陣。要移除這些粗大原木製成的拒馬,所耗費的時間,不亞於再衝一次五十步的死亡線。

衝鋒時的一千五百人,到現在僅存不足千人,損失率高達驚人的四成,這對於一支軍隊而言,算是打廢了。這要是放在宋國或是西夏。軍隊百分百是要崩潰的了,就算是皇帝御駕親征都鎮不住場子。但是,唯獨在金國,卻是大不一樣。

金軍在戰場上的懲罰制度,與一統的秦國很相似。秦兵殺敵,無不奮勇當先,但有回首他顧者。身後計程車兵有權將其斬殺。而金軍更是規定,上級戰死,下屬若不能戰而勝之。那就是個死。以金軍最小編制單位伍長為例,伍長若戰死,四名士兵一律處斬。而活命的唯一辦法,就是活著衝進敵軍陣中或城池;伍長若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