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艘戰船跟進,再來一陣排槍……也就是說,宋軍每一艘戰船,都要被天波師十艘戰船共三百火槍兵“輪”一遍。
十數丈距離,旁牌在鉛彈面前,脆如紙片,三百發彈丸依次掃過之後,宋軍左翼船隊的右舷備戰軍兵,再沒有一個能站立的人。甲板上盡是滑溜粘稠的鮮血,以及不斷翻滾哀鳴的傷者。
田師中石化了,他的指揮船在船隊的最後,也就是第六艘戰船上。按他的設想,有前面五艘戰船接舷作戰,敵我船隻肯定會糾纏成一團,而他就在混戰圈子之外“指揮”。敵船雖眾,卻是烏合之輩,想來必敵不過自家這曾於水陸之上,兩度擊潰過金軍的御前右軍精銳,屆時他便可指揮船隊趁勝追擊……
眼前的現實重重地抽了田師中一記耳括子,令他眼冒金星。而比這更可怕的是,敵船正在逼近……
“掉頭!戰船掉頭!”田師中差點要跳起來,連頭盔歪了都顧不得去扶正,口沫橫飛,“快撤退,萬萬不可讓敵船接近!”
其實不用田師中叫喊,指揮船上的宋兵與船工,俱被前面五艘戰船的慘狀與敵軍那雷鳴般的武器嚇壞了,早已萌生退意。面對敵人這樣的遠距武器,還玩什麼接舷戰?整個一排活生生的靶子啊?
田師中一跑,宋軍左翼船隊失去指揮,各船各自為戰,迅速被天波師分割包圍,一艘一艘地吃掉。
同樣的一幕,也在宋軍右翼船隊上演。
當張榮、孟威率左右翼船隊聚殲宋軍兩翼戰船時,狄烈所率的中軍船隊,也突入敵陣,迎面撞上宋軍半包圍圈的中心——前軍船隊。指揮將領,楊沂中。
楊沂中船隊的後方,就是張俊的七艘戰船;張俊船隊的後方,就是趙構的龍船。
別看這方圓兩海里之內,五十多艘戰船相互打得熱鬧,落在觀戰者眼裡,像模像樣。但在狄烈眼裡,這所謂的海戰,與加勒比海盜大亂鬥沒什麼兩樣。
認真說來,狄烈算是這個時代唯一一個明白什麼是真正海戰的人,但他卻沒有親自上場指揮,而是將指揮權移交給隨行的李寶——原因很簡單,這個時候的海戰,與後世的海戰、甚至與近代的海戰,完全是兩碼事,只是把戰場從江河湖泊搬到海上而已。
就算狄烈親自上場,也不會比張榮、孟威、李寶等人做得更好。既然如此,何不將指揮權交出,自己得以解脫出來,做更重要的事?
狄烈要做的,就是——摧敵指揮,破敵中樞,儘快突破敵軍防禦,直搗中宮,斬首擒龍!
狄烈攜岳雲上到樓船二層,槍盒再一次開啟,巴雷特再一次組裝起來,為了確保精準度與射程,特意使用了原裝標準彈。此外,狄烈還少有地戴上護目鏡,這是凱夫拉頭盔原有的配屬物,不過狄烈向來很少戴。如今來到這風勢猛烈的大海上,如果沒有護目鏡,別說瞄準了,連眼睛都難保持長時間睜開。
狄烈站定在指揮台前,將大狙的兩腳架架設到圍欄護板厚實的檯面上,透過十倍瞄準鏡,輕易鎖定目標。
狄烈的目標,就是敵船的指揮官、令旗手、鼓號旗幟。
指揮官下令,令旗手傳令,鼓號手發令,各戰船軍官接令,士兵執行——這就是整個海戰從指揮到執行的基本鏈條。狙擊前三者中任何一個,都會截斷這根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指揮系統一崩潰,宋軍船隊就算垮了。
當李寶指揮包括狄烈座船在內的十艘戰船撲向宋軍船隊時,楊沂中也揮師迎上。
宋軍左右兩翼的慘狀,楊沂中也看在眼裡,震驚之餘,也想起了天誅軍的火槍傳聞。在這一瞬間,他就立即確定,眼前這支突然殺出的船隊,絕不是什麼海匪盜賊,而是那支名噪河東的天誅軍!
傳聞天誅軍火槍犀利,連金人都難攖其鋒,今日見之,傳言果然非虛。對付這等更勝弓弩的利器,唯一的辦法,就是靠上去,接舷戰、肉搏戰,否則,只有生生當靶子被擊潰一途。
楊沂中不愧為經驗豐富的戰將,很快明確了對付敵軍武器的辦法,所以,他無畏地率船隊速度迎上。
靠近、靠近、越近越好!
越近越好,真的是這樣嗎?
~~~~~~~~~~~~~~~~~~~~~~~~~~~~~~~~~~~~~~~
(鳳棲梧桐626,坐二望一,後勁十足,牛人也!)(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三章 擒 龍 (下)
(鳳棲梧桐626,終成盟主!很好很強大!十五郎拱手致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