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所以,審美是無利害的,或者說,是超功利的,但同時又是能夠帶來快感的。這就叫“無利害而生愉快”。用康德的話說,審美帶來的快感是“唯一無利害關係的自由的快感”。

唯其如此,美感具有普遍性。

我們知道,功利性的快感是沒有普遍性的。大熱天,走在路上,口乾舌燥,我買一杯冰鎮可樂自己一個人喝下去,很愉快,難道你也愉快(笑)?你長了工資我沒有,難道我和你一樣愉快?那除非我們是一家子,或者你會請我吃一頓(笑)。沒吃上的還是不愉快(笑)。反正你得了好處,不能要求“普天同慶”,大家一起跟你樂,除非你把好處分給大家。功利性的快感只有功利的獲得者才能享有,它沒有普遍性。

二 美感的特徵(3)

同樣,生理快感也是沒有普遍性的。四川人吃著又麻又辣又燙的火鍋連說“痛快痛快”,難道怕麻怕辣的福建人、廣東人也會愉快?洗蒸汽浴的人跳進冰水裡大叫“刺激”,我們只怕會起雞皮疙瘩。在這方面,沒有普遍標準可言。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有的人喜歡生猛海鮮,有的人寧肯吃辣子夾饃。所以,口味無爭辯。

美感卻有普遍性。面對同一審美物件,我感到美,你也可能感到美。又豈止是“可能”,簡直就是“要求”。也就是說,當你感到美的時候,你也是相信、認為、要求我同感此美的。如果不是這樣,──當然恐怕多半不是這樣啦(笑),你就會因此而失望、沮喪,甚至憤怒:你怎麼會看不出?虧你還是教美學的!(大笑)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尤其是要提醒男同學們注意,當你的女朋友為某一個物件的美而陶醉時,你最好立即表示贊同和附和,千萬不要表示不同意見,不要反對,不要掃她的興。要不然,她一怒之下,弄不好就跟你“拜拜”了(大笑)。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美感有普遍性。為什麼美感有普遍性,因為美是超功利的。你想啊,一個東西,對我們半點好處都沒有,我們憑什麼要感到愉快?不是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嗎?現在我們無緣無故地愉快起來,豈不是有了毛病?於是,我們就只能假設,這個東西那裡必然有使每個人都感到愉快的根據。正因為這個根據是普遍的,是人人共有的,是和每個個人的偏好、利害都沒有關係的,因此,我們隨便哪個人見到它,便都會莫名其妙無緣無故地感到愉快,感到美,就像我們見到1+1=2肯定要點頭一樣。

所以,在許多人心目中,美就像真,就像1+1=2一樣,具有毋庸置疑的客觀普遍有效性。沒有人會愚蠢到在報刊上討論川菜好吃還是粵菜好吃,但是,人們會為一件藝術品是不是美爭得臉紅脖子粗,甚至恨不得決鬥。因為誰都知道,口味的快感是純屬個人、沒有普遍性的。美就不一樣了。它既然有著使每個人都感到愉快的根據,那麼,你不感到愉快感到美,那就肯定是你不對!不對,就要幫助,幫助你提高認識。所以你看呀,那些自以為審美水平特高的人,總是無一例外地對那些被他們看作不懂審美的人,抱著居高臨下的同情(笑)。

問題是,真正具有普遍性的,只有邏輯和概念。邏輯和概念如果沒有普遍性,就不是邏輯和概念。邏輯和概念的普遍性表現在,它們是抽象的、客觀的、鐵面無私的。不管你張三李四王二麻子,一樣的統統都是1+1=2。所以,它們也是不能給人快感的。美和美感卻不一樣。它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有個性的、千姿百態和千變萬化的,是能夠使人愉快也必須使人愉快的,跟邏輯和概念完全不一回事。這就叫“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

這就奇怪!不是概念,為什麼會有普遍性?沒有利害,又為什麼會給人快感?邏輯判斷因為超功利,所以不能給人快感;感官判斷因為非概念,所以沒有普遍性。這都講得通。審美判斷既超功利又非概念,既生快感卻又有普遍性,豈非咄咄怪事?

為此,康德又進一步分析了審美的原則。

三 審美的原則(1)

對於審美的原則,康德也提出了兩個契機,這就是“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和“共通感”。

康德認為,當我們問一個事物為什麼存在時,也就有了目的論的問題。一個判斷既然是判斷,那就一定有自己的目的。感官判斷、事實判斷、邏輯判斷、道德判斷,都有判斷前的目的。事實判斷要問是不是,邏輯判斷要問對不對,道德判斷要問好不好,感官判斷要問舒服不舒服。但是舒服不舒服,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要涼快涼快,當然有電扇吹,有空調,是舒服的。如果相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