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事宜,這件事,老夫打算主動請纓去廣西一趟,一來是避避風頭,二來也想去那兒走走看看。”
避風頭是沒有錯的,楊士奇現在這個樣子留在京師確實是極為尷尬。至於說去那兒走走看看,卻等於是胡說了,他的真實目的,其實大家心照不宣,無非是楊士奇已經明白,自己已經和自己的過去做了個了斷,如今成了過街老鼠,想要東山再起,就必須死死抓住陳學這根稻草,否則即便宮中再如何信重也不會再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郝風樓不由道:“那麼大人會去諒山麼?若是去諒山,郝某怕是要修書一封,要請家父殷勤款待了。”
楊士奇沉吟片刻,道:“眼下還沒有眉目,陛下那邊尚未恩准,不過當真是去了,少不得還要去一趟諒山,叨擾府上。”
他竟是點頭同意下來,其實這也沒辦法的事,雖然明知郝風樓方才狠狠的坑了他一把,可是越如此,楊士奇便越是明白自己已經不容於士林,如今已成為了舊學的眼中釘,即便是許多門生故吏,也都是一副大義滅親的樣子,想要重獲政治資本,唯一的辦法就是徹底倒向陳學,同時和郝家保持良好的關係。
廟堂上的格局在這時已是徹底明朗起來,一方是以太子為首,背後是解縉、黃淮、胡儼人等,還有絕大多數的理學大臣,以及兩京近十省的讀書人和士紳。而另一邊卻是趙王殿下為首,郝風樓、楊士奇、楊榮三人為輔,其次是以交趾為中心,輻射出去的新學讀書人和隱藏其後的新貴。
其實不到萬不得已,楊士奇絕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可是一旦下定了決心,楊士奇自然也就沒有了什麼顧慮,反而振奮精神,道:“陳學的許多書,老夫近來也曾有所涉獵,許多觀點確實獨到和精闢,老夫心嚮往之,此番若有機會南下,一定要拜謁一些陳學的大儒,好生討教一二才是。”
這是很客氣的話,姿態放得很低,不過意思很明顯,楊士奇也想拜入陳學的門下了。
………………………………………………………………………………………………………………………………………………………………………………………………………………………………………………………………
老虎更新從不少於兩章,也從不斷更,怎麼大家還是看不到老虎的勤奮呢?寫一章也許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但是歷史小說的構思所花的時間則很多,說了那麼多,就是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援老虎,給幾章月票助老虎一把,老虎在此萬份感謝!(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六章:大展宏圖
諒山。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固然有無數的汙垢,各種喧囂和可笑,可是在這裡,承載著的卻是夢想。
這裡有諸多的不公,隱藏在這繁榮的背後,不知有多少悽慘之事。
諒山的衙門裡,每日接到的狀告便不知凡幾,童工、奴工,工徒被人欺負,頭蒙拐騙之類的事多如牛毛。
可是這兒卻是希望之地,只要來了便能改變自己的境遇,便有希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別人能掙銀子,自己也能掙,幾乎從各地湧入諒山的人群,他們本身就已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一個既然本就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人,帶著那吃飽穿暖甚至於出人頭地的夢想會聚於此。
近來道門開始猖獗,不少道門在碼頭和一些商業地聚集區,大肆招納門徒,甚至在許多碼頭上,為了搶奪生意,一些腳伕自行的組織起來,與其他人進行對抗,有時甚至會有激烈的衝突,打死人更是家常便飯之事。
為此,碌國公府終於看不下去了,不得不增設巡捕,大力打擊道門。
其實在以往,一個縣所需的公人不過寥寥數十人,一個縣,只需一個縣令,一個縣丞,一個主簿即可,政權不下縣,傳統的統治模式早已不可能適應諒山的情況,其實不知不覺之中,諒山上至公府,下至基層的縣衙都在進行改變,人口增加,就需要專設巡捕,巡捕的人數從原先是寥寥十數人不斷膨脹。最後多達千人,而城市的不斷擴大,巡捕不得不分駐城區各處。於是有了巡捕局,巡捕局下設數十個巡捕所。因為工商發達,那麼就不得不疏通水路和陸路,交通的問題便日益顯現,原先的官道已經不能承載這巨大的人流和車流,貫通河道也成為當務之急,好在諒山這兒有的是銀子。有了銀子就需要修橋鋪路,而這種工程已經不再是尋常縣衙那般,為了政績。隨意徵集一些民夫修修補補幾個月就可完成。諒山的交通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甚至修建之後還必須提供必要的養護,因而單憑招募民夫,臨時讓衙中差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