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4部分

於是他突發奇想,自己竟也辦了個學堂,叫諒山書院,有了書院,便開始授課,他所講的,雖是四書五經,卻非理學。

於是陳學就出現了,陳學的基礎,當然也是儒學,卻與理學大為迥異,他列出了諸多古之聖賢的典故,並且重新詮釋了四書五經,因而自成一派,其中陳學最中心的思想,即所謂有德者而士之。又對婦德之類的理論提出了質疑,對理學的經典,抨擊的極為嚴厲。

這等離經叛道的言論,若是在江南,早就被人打死一百遍都夠了。

可是在這諒山,這位陳先生非但沒有受到迫害,反而從一開始舉州譁然,漸漸的,也被人接受,甚至這陳學開始漸漸昌盛起來。

之所以如此,並非這位陳先生有什麼特殊的蠱惑手段,問題的根本,在於土壤的問題。

譬如在那極西之地,聖經乃是至高無上的經典,長達上千年的歲月,可有人懷疑麼?懷疑自然是有的,可是卻是極少,究其原因,無非有二,其一是時人大多愚昧,並沒有見識過天地的廣闊,思維有極大的侷限性,因而遇到任何不可思議的事務,往往附會於聖經,若是遇到瘟疫,便是上帝懲罰,遭遇水患,便是上帝考驗,生了疾病,是自己不夠虔誠。

而理學雖非神學,卻恰好適合大明的社會特徵,男耕女織的社會,本就需要建立理學的次序,而這個土壤,如今卻是變了。

這裡的讀書人所見所聞,和其他地方大大不同,這裡的人人人做工,人人經商,從事的都是‘賤業’,士農工商之中,添居其末,可是偏偏,在這諒山,正因為有工商,所以人人安居樂業,無論是士紳還是尋常百姓,生活遠遠比那士農主導的地方好的多,在這個時候,不少有識之士,就不免產生了懷疑,這輕工賤商,難道就真的好麼?若是比起來,諒山雖非皇道樂土,可是比起兩京十三省其他地方,卻是要好的多,倉稟足而知榮辱,人有了錢,即便是最底層的工人,也都開始接受教化,願意讀書寫字了,因為這能給他們帶來最直接的好處,一方面學會讀書寫字,可以抬高自己身價,能領到更多的薪俸,另一方面,如今的娛樂五花八門,比如時新的諸多快本和故事,都是打發時間極好的工具,學了字,便是娛樂,也比從前好的多。

最重要的還是有了薪俸,手裡就有了閒錢,有了閒錢,能吃飽穿暖之後,就不免有了更多的追求,這讀書,便是其中一樣。

這雖是一個淺顯的問題,可在這些諒山的大儒和讀書人眼裡,卻是了不得的大事,歷朝歷代,天天喊得都是教化……教化……可是喊了上千年,又教化出了什麼?可是這諒山區區一個商賈盤踞、匠人遍地的地方,教化卻如此順利,甚至不必官府行文,不必朝廷鼓勵,便自發的生出無數的夜課識字的班,和無數讀書的學堂呢?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晚節要不保了。(未完待續。。)

第六百零八章:歸心

追根問底,這便是土壤問題,什麼樣的土壤,便會誕生什麼樣的思維,當你的所見所聞已超脫了你的認知,當你發現從前的所學已經不能解釋現實中所發生的事務時,你就不免會產生懷疑,會產生動搖,繼而會去思考,何以如此。

譬如那蠻荒時代,當人見到了閃電,便不免會有人智者開始尋思,天上為何會出現如此異象,於是腦袋一拍,神祗便出現了,再到後來,隨著人的視野擴大,認知開始進步,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迎合社會和天象的學說亦是開始出現。

諒山,便是如此。

正因為諒山的不同,正因為這裡的一切顛覆了大家的認知,使得許多讀書人開始出現了懷疑,開始動搖,自己所學,已經不能解釋自己的見聞。

而這個時候,讀書人之中的智者便出現了,他開始用一種新的解釋,來理解這種認知,比如陳學,陳學之中,對於商賈開始抱有好感,對於務工的匠人,亦不再貶斥,反而提出所謂有德者為士的理論,這就是說,士人之所以是士人,並非是天生下來就是如此,也並非是你讀了幾本聖賢書就可為士,所謂士,便是有德者,匠人若是有德,則為士,武人有德,也是士,若是商賈,若是有德,那麼其又何不可如君子者也呢?

譬如那專諸、聶政、要離、荊軻之輩,不過是武夫而已,可是其仗義之舉。便是聖人,也免不了稱讚他們。再有一諾千金的季布,到底是不是士呢?

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