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的奏疏傳來不久,王彥派入南京的細作,亦傳回訊息,清庭下令將南京改為江寧府,以示江南安定之意,而多鐸所部二十餘萬人馬,只留昂邦章京圖賴,降將田雄、馬德功等合計三萬人馬鎮守江寧,其餘人馬均渡江北返。
一條條訊息從不同渠道傳入杭州,一切都訴說著清庭真有議和誠意,馬士英等人彈冠相慶,認為幫大明換來和平,認為自身是延續國祚的大功臣。
七月二十五日,潞藩正式下詔,接受議和條款,並傳諭各府,於台州招募義兵的張國維,於江西募義兵的揚廷麟、李永茂等人,得聞朝廷已經議和,隨紛紛乃止。
屈辱的條款,讓王彥被感氣憤,但隨著陳子龍、夏允彝等等主戰大臣,被馬士英以各種藉口,先後派出杭州,朝政被馬阮把持,王彥已經無法影響朝局。
起先因為多鐸大兵壓境,潞藩心中恐懼,視王彥為臂膀依靠,但隨著北虜撤兵,杭州壓力頓時一輕,潞藩便極少召見王彥,使得王彥慢慢被推向邊緣。
如今馬士英幾乎不讓王彥參與到朝政中來,王彥對議和之事也毫無興趣,隨每日為安置揚州百姓而四處奔走,但卻始終見不到馬士英之面。
這時王彥對於朝堂已經失望至極,他已經不去反對議和,而是全心全意為百姓做點事情,卻因為朝臣門戶之別,形成掣肘,而一事無成,心中憂憤之情無以復加。
眼看著手中錢糧已經消耗過半,揚州百姓同城內居民的矛盾也慢慢興起,王彥便焦急起來。
三十萬百姓隨王彥南下,朝廷卻不管不顧,若是他手中糧禁,豈不讓百姓活活餓死,王彥是越想越怒,他心裡的怒火終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