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時,沒有像寧完我一樣果決,立刻跪地乞命。
姜襄看著寧完我,心中快意,他受了清廷十年的鳥氣,現在終於可以肆無忌憚的發洩出來,一時間,他不禁哈哈大笑,“寧撫臺這麼想助本帥一臂之力,那本帥就借你人頭一用,以示本帥反清救民之決心,如何?”
寧完我聽了臉色頓時一陣煞白。
姜襄早有打下太原的計策,讓寧完我去招降,反而會讓太原提起警惕,對他來說,死的寧完我,比活的更有用。
說完,他又掃視堂內兩側,“這裡有一個算一個,明日全部拉到城外祭旗,以振軍心!”
兩側的清廷官員,沒想姜襄居然這麼狠,要把他們全部殺掉,身子頓時抖的跟篩糠一樣。
明共治四年九月初,清順治十年,就在明朝內部,楚王彥與魯王以海、國姓成功於寧波海外商談之際,清大同總兵官姜襄於大同鎮割辮反清。
是日,近萬大同士卒,列陣於城南,姜襄築高臺,寸碟清巡撫寧完我,殺大同官員十餘人,八旗俘虜二百餘眾,誓師反清。
行刑之時,有多達萬餘軍民圍觀,無不拍手稱快,大同全城割辮,復漢家衣冠。
第1145章輕取太原
姜襄想將大同的滿清官員一鍋端掉,可最終還是走了耿,根據探子從鄉野打探的訊息,那廝已經往東面的宣府逃去。
為了防止大同起事的訊息擴散開來,讓他的反清起事失去突然性,姜襄只是在大同城殺掉寧完我等人,舉行了簡單的祭旗誓師的儀式,便留兄姜琳鎮守大同,開倉放糧,招募義軍,又讓弟將有光,集合鎮虜衛、陽和衛之兵,向東攻擊宣化,而他則率領大同、朔州兩地的兵馬,迅速南下,搶在訊息傳到太原之前,詐取太原城,然後在向天下宣佈反正的訊息。
九月十日,姜襄領兩萬人馬從嗍州,逆著灰河,出陽方至寧武關。
姜襄讓吳二牛領三百旗丁為前驅,兩萬人馬隨後,詐稱姜襄奉寧巡撫之命,調兩萬人馬南下河南,支援清軍在南陽作戰。
寧武關是大同與太原之間,十分重要的一道關隘,清廷為了防備姜襄,在此駐兵五千,不過姜襄殺了寧完我,得了他的印信,過關手續齊全,守將不疑有它,直接開關,被姜襄兵不刃血拿下了寧武關。
此後,姜襄為了加快速度,過城不入,兩萬人馬一路上繞過原平、忻縣、陽曲,直到太原城下,最多是拿著偽造的巡撫公文,讓沿途的州縣提供伙食,而沿途州縣都以為是大同官兵,奉命南下,沒有一點懷疑。
太原城已有千餘年的建城史,有“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之稱,是中國北方軍事、文化重鎮。
山西省的北面是長城,西面是黃河和呂梁山,東面是太行山脈,南面是中條山和黃河,只要佔據晉中太原城,山西之地唾手可得。
九月天,山西迎來了一場秋雨,細細密密的雨水帶著一絲寒意,將官道兩旁的山林和村莊都籠罩在一層冷霧中,遠遠看去朦朦朧朧的一片,就像披了一層紗帳一樣,很有冷秋的感覺。
這時在陽曲通往太原的官道上,一支兩萬餘人的大軍,在略微有點泥濘的道路上列隊而行,每個士卒都帶著斗笠,披著蓑衣,他們不顧腳上的草鞋粘滿了黃色的稀泥,不顧帶著寒意的秋雨,在軍官的催促下,正向太原城的方向疾進。
姜襄穿著蓑衣,騎在戰馬上,同眾將立在道路一旁,目視著士卒綿綿不絕的從官道上走過,他不時出聲,鼓勵士卒冒雨而行。
多爾袞這次為了捅南明一刀,清軍主力進攻南陽,山西的人馬也被抽調了一些,剩下的人馬又要負責運送糧草,導致了山西兵力十分空虛,各府的兵力都只剩下千餘人,太原雖然多一些,可是也只有四千人左右。
這次起事,對於姜襄而言可以說是天賜良機,直到現在,他都沒有遇上一點困難,可以說一路順風順水。
當然這主要是他抓了寧完我,拿到了巡撫印信的關係。
經過數天的急行軍,姜襄一路暢行無阻,終於到了太原城北二十餘里,今日傍晚就能進抵太原城。
山西的地形比較封閉,有點像蜀地,受到外界的影響相對較小,他只要拿下太原城,在派兵把守太行八徑等險要之地,就能迫使整個山西跟著他起兵抗清。
這一步棋如果走得好,足以驚得多爾袞肝膽俱裂,將滿州貴族的屎尿都下出來。
“傳令,全軍加快速度!”細雨打在姜襄的蓑衣上,他揮鞭指向太原,豪氣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