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8部分

色,“滿清的密諜因該也探查到了到一些動靜,清軍正往河南增兵,似乎有奪回南陽的意思。”

“金國可有動靜?”王彥眉頭一挑,真是多事之秋。

“金國方面到是沒看到動靜,他們遭受了幾次大敗,急於恢復實力。漢中方面傳回訊息,吳三桂正組織士卒開墾屯田,並沒攻擊上庸的意思!”王績開口說道:“至於青海方面,金軍會不會有動作,我們暫時還無從得知。”

王彥聽完一陣沉吟,半響後,開口道:“這件事情不能繼續拖延了,再等下去,便讓豪格和多爾袞佔便宜了,孤必須儘快平定這場內亂,不能給北面可乘之機。”

說道這裡,王彥站起來,疾步走到沙盤邊看著了看,然後說道:“探子不是說,金聲桓在安慶等孤嗎?孤這次就改變回京路線,孤要巡視江西,讓人傳令金聲桓,讓他滾到南昌來見孤王。”

王彥霸氣側漏,一揮手,又令道:“另外告訴高一功,無論如何要守住南京,萬一守不住,陛下、太后還有內閣和議事堂的官員,必須撤出來,有他們在,失了南京,孤還是大明的攝政親王,而他們只能是叛賊!”

(感謝大儒落鷹的一千打賞,感謝大家的月票,推薦,訂閱)

第1100章奉天靖難

魯王在嶽王廟外迫使浙江官場的主要官員和將領們,全都向他屈服,然後祭祀岳飛,興兵靖難,只是他的靖難與眾多官員想的卻有些不一樣。

眾人只以為魯王要造朝廷的反,誅殺王彥,奪取政權,可他提出的口號誅殺叛逆和奉天靖難的指向,卻同眾人想的完全不一樣。

眾人以為這個叛逆是指楚王,可魯王指的卻是唐王,他是要平定唐王和楚王爭權而形成的動亂,將以十分正面的形象出場,而非叛亂。

這時,眾人才知道,事情比他們想的要複雜一些,唐王也參與到了其中,只不過好像被魯王算計了。

既然浙江官場已經屈服,魯王這時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祭祀後便將主要的官員都集中起來,告知了他的計劃。

唐王起兵同王彥爭奪朝廷的控制權,給安定的天下,帶來了混亂,魯王將以平定唐楚內亂為由,起兵靖難,將兩人都趕下臺。

他將內亂的原因,歸咎於王彥激烈的改革,使得天下不穩,以及共治帝年幼,主少國疑。

唐王是謀反,必須要鎮壓,而以共治帝為旗幟的南京朝廷,既然不能穩定天下,那也該打爛了重建。

國賴長君,皇帝年幼是國家動亂的根源,崇禎皇子既在,為了大明的安定,當由五皇子朱慈煥繼承大統。

原本有些不情願的浙江官員,在得知魯王的計劃之後,心態頓時有了一些轉變,連魯王要求他們在一張白紙上籤下姓名,眾人也沒有太多反感。

此事敗了,他們自然要受到牽連,可要是勝了,便是他們從龍之功的證據。

浙江人心一定,唐王催促魯王起兵的密信又來,從七月初開始,唐王就接連催促魯王起兵,到今日這一封,已經是第三封。

信中言明,金聲桓已經動手,如果魯王的兵馬,不能快速兵臨南京,讓南京朝廷得知王彥遇害,明白他們政變奪權,南京朝廷必然會調集江北、湖廣等地的兵馬勤王平叛。

如果江北和湖廣的明軍精銳趕到南京,內閣要擁護小皇帝與他們鬥,那事情就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解決,而明軍鎮守邊境的軍隊,一旦從邊境撤離,必然會讓北面得利。

這一點,唐王和魯王都不想看到,於是在祭祀之後,魯王立時又登壇祭天,發表靖難檄文,便率領大軍直撲南京。

明共治四年,公元1653年七月十六日,明理政魯親王朱以海,秘密潛回浙江之後,聯絡舊部,於杭州起兵,宣稱掃除叛逆,奉天靖難。

這天,魯王在杭州城北,築造高壇,祭奠太祖與崇禎帝,誦讀檄文曰:“孤太祖皇帝子孫,國家至親,受封以來,適逢國難。孤戰浙東,徵江北,力挽狂瀾,得保大明半壁江山,然今上年幼,不能主事,國朝由權臣把持,終至國家內亂。今唐藩起兵與楚藩爭權,二者皆為一己之私,而使天下動亂,置百姓與水火之中,受倒懸之苦。孤大明親藩,怎忍視之?今孤起兵,不為私利,實解民倒懸,不得已也。皇天后土,祖宗在上,昭鑑予心,日月可鑑!”

唸完檄文,魯王立刻率領四萬浙兵,撲向南京,兩萬水師則走運河,避開崇明的東海水師,出鎮江,殺向南京,切斷南京與地方的聯絡,迅速奪權。

南京城中,內閣裡,陳邦彥將幾名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