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皮填草,警示後人。
行刑之日,數以萬計的百姓圍觀,無不拍手稱快。
在處理河南內政時,王彥也並沒有停下軍事部署,戴之藩被調出河南,將渡過黃河,北上直隸,李過從洛陽西進,兵臨潼關一線,攻擊金國,劉芳亮和李定國北上進入山西,一去蒲津關威脅關中,一往太原,解太原之圍。
這時,中原大戰的影響力,很快就顯現出來。
因為金清聯軍大敗,清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滅,使得北國震動,所以清軍無力守衛黃河一線。
四月下旬,戴之藩在榮澤搭設浮橋渡過黃河,大軍所過之處,沿途州縣望風而降。
僅十餘日間,到五月初,延津、新鄉、封丘、陽武、衛輝、洪縣、內黃等十餘州縣,全部向戴之藩投降,明軍殺入北直隸南部。
河北重鎮大名府,守軍不到兩千人,為經過抵抗,直接嚮明軍投降,使得明軍開啟了通往北京的通道。
不過,因為明軍進展神速,三月之間,光復山東、河南之地,明軍後勤未能跟上,所以戴之藩軍糧不濟,大軍暫時止步於大名府。
在戴之藩進軍河北之時,還發生了一件小事,封丘百姓在黃河邊上,發現一口簡陋的棺材,送到當地官府。
雖然屍體已經泡腫,但是封丘的降官,透過服飾還是判斷出,屍體就是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當下官員不敢怠慢,一邊讓人醃製屍體,一面火速報給出兵河北的戴之藩,而戴之藩又報給了王彥。
王彥得到訊息,隨即派人好好處理,他要在光復北京之後,鞭屍多爾袞,祭奠被他下命活剮的安宗皇帝。
李過統兵西進,行動同樣順利,大軍幾乎沒有費任何力氣,就接連收復澠池、弘農衛、靈寶、朱陽關等地,兵鋒直指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