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票票都投給我吧,明天儘量三更。)
第394章君臣對談
行宮中,既然皇帝已經定下了調子,那眾臣不管立場上是否支援,都得制定出一個大致的方略。
皇帝見幾位大學士,商議了一天,天色漸晚,遂即宣佈退朝,明日再來拿出具體措施,頒佈執行。
太監龐天壽遂即唱道:“退朝~”
王彥與眾臣躬身往店外退去,這時隆武帝沉思半響,在王彥即將退出大殿之時,隆武卻忽然開口道:“王卿且留下來,朕還有事要與卿家商議!”
王彥聞語停下,然後隨著隆武一起移步偏殿,整個過程之中,隆武一直不發一言,以王彥對皇帝的瞭解,他知道,皇帝顯然被洪承疇寫給多爾袞的奏章激怒了。
這份奏摺,王彥是透過隱藏在洪承疇身邊的天地會密探侯方域處獲得,王彥初看奏摺,也是如隆武皇帝一般大怒。
天下間的普通百姓,並沒有什麼忠君愛國的心思可言,糧食就是古代的人心,特別是北地的百姓,生活比較困苦,又被滿清給殺怕了,清廷給點好處,就會安定下來。
管仲相齊時,謂齊桓公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百姓飯都吃不飽,衣也穿不暖,跟他們講什麼忠君愛國,反清復明,都是扯淡。
這大體也是,清軍入關之後,北地抵抗寥寥無幾,而江南之地的反抗,卻一波接上一波,常常舉城殉葬的原因吧。
隆武帝看了洪承疇寫給清廷的奏摺,他深深知道,沒有統治經驗的滿清,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像洪承疇這樣,治理過地方,懂得收攏民心的漢賊。
他那份奏摺上,除了建議將明朝宗藩的土地,分給失地的農民之外,在對付江南層出不窮的義軍上,他也建議清廷採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以及再施行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刺激經濟發展的措施,還請求清政府蠲免錢糧、停徵漕運稅等等措施,來穩定江南。
王彥知道眼下隆武朝廷面臨的巨大困境,內部的弊端積重難返,外部北有佔據天下八分的滿清,東有曾經交惡的魯王政權,南有一心想要壟斷對華貿易的荷蘭,西北有張獻忠和桂王政權。
這次閔中之變,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給隆武朝廷帶來了重創,官員損失,財政破產,等於從頭開始,隆武朝廷在三年之內,都很難緩過勁來。
面對目前的困境,無論是隆武還是王彥都需要極大的智慧,如今南明就甚這麼點地方,如果讓清廷實施了洪承疇的策略,那南明與清廷的差距就會越來越遠,隆武帝心裡如何能不著急呢?
這時,王彥與隆武來到偏殿,隆武為王彥賜座,王彥躬身施一禮,“謝過陛下!”王彥坐了下來,隆武這才問道:“洪逆的摺子,卿家看了之後,有何感想?大明該如何應對呢?”王彥沒想到皇帝開門見山,沉呤道:“不變等死,速變找死!”
隆武身體一顫,沒想到堅持變法的王彥會說出這樣的話語,不過以隆武的英明,顯然明白王彥的話雖然不好聽,但說的是實情。
不說別的,就說土地之事,清廷能先將人殺死一半,然後拿那一半人的土地,去緩解土地矛盾,大明就不行,土地掌握在士紳和皇族手中,朝廷如果要改變土地政策,不用滿清打過來,內部就會大亂。
眼下大明的情況就是,不變革,幾年之後,無論經濟還是人力,都會被清廷越拉越遠,最後被徹底拖死,迅速變革,內部又會立刻混亂,這就是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區別。
王彥和隆武都是體制內的人,想要改變,遠遠比體制外的要艱難太多。
“那我大明難道就沒有勝算嗎?”隆武盯著王彥道。
王彥沉吟一下道:“陛下過慮了,清廷統治者殘暴不仁,臣聽說圈地、投充、逃入三法,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洪承疇雖然給多爾袞上了奏摺,清廷未必會採納,而且清兵驕橫,諸夷王之間也存在矛盾,政策未必能夠徹底執行。雖然我大明現在處於劣勢,但只要君臣一心,徐圖改變,破壞清廷在江南、北地的統治,我大明必然能夠光復河山。”
隆武帝嘆了口氣,“可是朕心中實在焦慮啊~眼下朝廷只是一個商稅改革,就拖了一個月時間,其他更為棘手的問題,恐怕幾年之間也無法改變。愛卿說徐圖,該怎麼圖之呢?”
“武侯有言,譬如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以猛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