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也不嫌髒,除了內衣之外,全部剝下,收撿起來,而屍體則在嶽州城外堆起五堆比城強還高的屍山。
祖可法見此頓時膽寒,嶽州城內一萬綠營則肝膽劇烈。
這時王彥便讓人在城下喊話,聲言三日後攻城,膽敢抵抗者全數坑殺,若開成投降者,則賜百斤放還回家。
綠營兵為什麼投降清廷,除了被主將裹挾之外,怕死也是很大的一個原因,現在王彥以此威脅,加上城外的屍山,立馬就使得綠營軍心動盪,全無戰意。
就在當晚,竟有兩千綠營直接從北門出城,逃到了武昌,城內剩下的兵馬,也已經人心惶惶,似有譁變之事。
張應祥見此,知道嶽州已經守不下去,於是建議祖可法棄城之後,退守武昌,但祖可法卻想守住嶽州,好將功補過。
他一戰喪失兩萬人,如果再放棄嶽州,壞了貝勒爺勒克德渾的佈局,那丟官是小,直接下獄問斬都有可能。
祖可法連忙命士卒,用布袋裝好沙石,準備堵死嶽州四門,以此來堅守到清軍回援。
(感謝shyion,萬壑聽松,中二死傲嬌,的打賞)
第199章叛將獻城
清廷在所佔之地推行剃髮令,漢民留頭不留髮,這讓南明軍隊面對剃髮之人時,態度變的複雜。
起初不少被清朝逼迫剃頭的軍民,也遭到了南明官軍的誅殺,使得百姓不剃髮被清廷殺,剃髮了又被明軍殺,根本無法生存。
彼時隆武皇帝聽聞此訊,大哭曰:“朕無能,陷子民於胡塵,使百姓幾無活路,今詔諭各鎮,行兵所至,不可妄殺,有發為順民,無發為難民也。”
史載,給事中張家玉監兵入援贛南,“時清兵所至令民剃髮,不從者斬,而明軍遇無發者亦輒殺不問。難民因是多輸牛酒,為間導;明軍咫尺不得虛實,餉、導俱絕。皇帝命至,家玉設小牌,免死,給與難民,歡呼來歸者千百人。”
南明採取“有發為順民,無法為難民”的策略,與清廷“留髮不留頭”行成鮮明的對照,顯然是更得人心,具有極高的政治智慧。
王彥對此並無意義,但在對於綠營,他卻覺得因該採取嚴厲的手段,應該與普通百姓分別開來。
中原王朝,多講仁義,所以李闖、張獻忠數降朝廷,而朝廷卻不殺,因為朝廷覺得流寇也是大明的子民,既要剿也要撫,但李自成之弟李孜,大將田見秀、張鼎、****、吳汝義戰敗後,領五千順軍投降滿清,卻立馬被清廷統統殺光。
潞王、周王、惠王、崇王等十一位親藩,投降清廷,是為了活命,但一到北京,也立馬被清廷斬盡殺絕。
他們知道自己會死,還會投清嗎?顯然不會,他們之所以投清,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清廷與中原漢家王朝的不同,漢家王朝博大,講信義,但滿清卻根本不講著一套,招你時可以說的天花亂墜,殺你時也可以隨便安插一個罪名,根本沒有信譽可言。
天下板蕩,人心思定,光靠仁政沒有用,在亂世之中,兇狠殘暴的手段,往往卻更能震懾人心。
王彥認為對待自己人要寬厚仁慈,但對待清廷佔領下的地區,卻要視情況而定,眼前的六千綠營,如果王彥將他們放歸,他們或許會感謝王彥的恩德,但當清兵再次脅迫之時,他們必然還是會拿起刀槍同明軍戰鬥。
因為這天下間能捨身取義、殺身成仁者,畢竟只是少數,多數之人都是將自身生死看得比道義要重,所以除了恩德,王彥還要讓他們知道為清廷效命的恐怖後果。
嶽州城外堆起的屍山,就是給城內綠營的一個警告,而六千剪辮之後的綠營,王彥則豪不手軟的敦促他們打造攻城的器械,稍有怠慢,立馬軍棍伺候。
王彥將他們編為僕營,只有殺敵立功,或是滿役三年,才能擺脫身份,然後決定恢復自由之身,還是編入正軍之中,享受明軍的待遇,而在此之前,就只能做苦力和衝當炮灰。
嶽州城內,祖可法讓屬下堵死嶽州城門,想要死守,但守城的綠營卻與他不是一條心。
嶽州副將馬蛟麟在清兵南下時,開城獻了嶽州,他沒有膽氣為大明死戰,自然也不可能為清廷去效死。
這時他看著城外的綠營降兵,在林間伐木砍樹,打造著各種攻城器械,衝車、雲梯,樣樣俱全,隨更加堅定了他的反正之心。
城內有此等想法的並非只有他一人,他手下幾名千戶,早在暗中商議,如果他不帶著他們幹,便直接把他弄死,而後在去抓祖可法獻城。
這時馬蛟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