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1部分

遼寧雖設一省,但靠自身實力,顯然無法對付蒙古人,所以要仰仗北直,甚至是山東、山西的支援。

張家玉當即笑道:“沒有王中堂、高國公發兵,幾位將軍渡海而來,蒙古人豈會輕易撤退了。”

說完,他看著劉體純,忙問道,“劉軍門,不知道大軍這次在瀋陽駐紮多久?”

這個問題是張家玉擔心的問題,他們畢竟不是遼寧的軍隊,是它省的人馬,要是住不久,不解決蒙古的問題,那他們一走,遼寧還會比較危險。

“張撫臺放心,暫時應該不會走,要駐紮一段時間,或許不久之後,還會有其他大軍過來。”

張家玉聽他這麼說,心中放心了一些,遼寧的官員也都鬆了口氣。

這時劉體純忽然想起一事,忙從胸口掏出一封信,交給張家玉道:“這是中堂大人託我帶給張撫臺的,還請撫臺過目。”

張家玉忙拿過來,取出信紙觀看,王夫之的字寫得十分好看,很清晰,片刻間他就將上面的內容看完。

王夫之在信上說,將在二月底開關放百姓出關,讓他做好安置的準備,另外為了保證安置百姓的事宜順利進行,他會說服朝廷,對關外的蒙古進行一次掃蕩。

北直和山西的明軍,會主動出關,打擊蒙古諸部,將不願臣服的蒙古給予重創,使得他們至少十年不敢犯邊。

遼寧獨在關外,朝廷如果大舉攻擊蒙古,保證遼寧的安全,那他便能長長鬆一口氣,肩上的重擔至少會減少一半。

畢竟建設難,毀掉建設卻很簡單,讓蒙古這個破壞者安分下來,那他在遼寧的建設就容易太多了。

他原來以為,遼寧建省後,得不到多少北直的支援,當不想王夫之居然這麼上心遼寧的事情。

這其實得益於王彥對內閣的改革,王夫之想要回到中央拜相,那得有政績出來,而且不是一般的政績。

因為被放到地方的嚴起恆、顧元鏡才四十多歲,不可能安心待在地方,肯定也想回中央,他們不會和王夫之客氣,一定拼命攢政績,另外地方和朝中的後起之秀,也想要拜相,他的競爭壓力可以說非常大。

遷民填遼做好了,就是鞏固千里版圖的政績,王夫之自然上心了。

明朝是個大帝國,從北京到南京,通訊一次差不多要十天半月,與西南的聯絡就更久了。

因此中央賦予了地方督撫一定的調兵之權,在北直調兵的同時,王夫之的奏報也到了南京。

南京,內閣的議事堂內,王彥正與幾名閣部看著北直來的揍報。

前段時間,他已經知道了吳克善在科爾沁稱汗的訊息,當時便大發雷霆,準備開春之後,收拾吳克善,但沒想到他還在定計劃,吳克善已經先動手打瀋陽了。

這時王彥看看北直的揍報,又站起來看了一會兒掛在牆上的地圖,轉身對幾位閣部說道:“北直建議開春後,對蒙古發動一次進攻,孤覺得可行,幾位閣部有什麼意見麼?”

堂內幾位閣部商議了一下,陳邦彥起身說道,“監國,臣贊同王中堂的提議,是該打一打,不能讓蒙古諸部統一,對北疆形成威脅,再者不將他們打疼,朝廷遷民填遼的計劃也無法施行。”

陳子龍沉吟了一下,道:“監國,臣以為擊敗蒙古人,易也,但是關鍵是如何長久的解決北疆的安寧。”

擊敗蒙古人容易,但中原王朝要統治蒙古草原,卻比較難,因為中原的環境更舒適,不會有多少人願意去草原,而去的人少,反而會被胡化。

這個問題就比較大了,歷代中原王朝多次擊敗北方的遊牧,但是因為中原人不習慣北方的氣候,草原也不能種地,所以幾十年後,往往又會有新的部落崛起,引起新的邊患,一直未能解決這個問題。

王彥也陷入了沉思,但堵胤錫卻道:“對於這點,臣到是有點想法,一是學宋與遼,開放邊市,輸出各種中原的物品,特別是向蒙古上層輸送書籍等物,珍珠、瑪瑙、象牙、玉器這些貴重物品,可以低價賣給他們,消磨他們的意志,另外學本朝之計,幫蒙古人築城,讓他們固定下來,那我朝在要征伐,就容易許多了。”

堵胤錫說著頓了下,然後接著說道:“不過再這之前,朝廷得先打一仗,將不服的蒙古部落剿滅,才能實行上面的兩策。”

堂內幾人聽完,議論幾句,不禁紛紛點頭。這兩個辦法,一個是靠著先進的文化來入侵,就像歷史宋對遼和金做的一樣,一個是把遊牧固定在一塊土地上,有了城池,明軍也就好找好打了,當年明朝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