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遇上魯監國的福船,便如望高山,怎麼能決勝於江海之上?
水師是個技術兵種,搖擼、操帆,這都需要配合才行,船航行在江面,乃至海上,少了誰都不行,船長與操帆的水手同樣重要。
這不比步軍,發把刀就能上陣殺敵,水師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員,這滿清將官完全不懂,胡亂吃餉,以為水手、船工沒啥用處,臨戰可以抓些民夫頂事,便把他們的名額吃了,水師也就成陸師了。
洪承疇找到原因,便返回了江寧,準備寫摺子,給多爾袞上奏,建議整頓江防水師,啟用劉良佐等漢將統兵,魯監國衝入長江這麼大的事情,他也需要為自身辯護。
這時洪承疇正準備提筆,書房外卻忽然有幕僚進來,在他耳邊說了幾句,洪承疇毛筆都驚的掉落下來。
不多時,一員清將被帶入書房,正是從江西逃回來的鑲紅旗固山金礪,他身上風塵僕僕,還帶著戰場上退下來的硝煙,顯得十分狼狽。
(感謝寺前粒粒一萬書幣的打賞,阿里嘎多,感謝我是阿信1五百書幣,感謝寺前粒粒,吃貨睡美豬的月票。作者更新慢,等更的書友可以關注本書舵主大人的《順朝謀求錄》)
第594章大風起,暗湧洶湧
有道是禍不單行,福無雙至,就在魯監國一入長江,使得江南大震,人心惶惶之際,入贛清兵大敗而歸,五萬人馬只有五千多騎兵陸陸續續的逃回。
清軍不僅丟了主帥滿達海,還失去了江寧上游的重鎮安慶,讓洪承疇震驚不已。
洪承疇立刻意識到多鐸亦有危險,他一面奏報北京,請發滿洲大兵支援,一面準備起大兵復奪安慶,打通糧道。
可魯王的人馬,就像一貼臭皮膏藥,本已經退出長江,卻不知為何?又返回崇明島,數百艘大船遊弋在江面上,兵卒登岸襲擾,攪得蘇州府、松江府、揚州府三地不得安寧,清廷上海知縣更是被嚇得癱瘓於地。
上海縣城中立刻大亂,有穿漢服戴網巾者,恐喝官府,逼迫清廷知縣開城迎接王師,氣焰囂張,洪承疇只得將準備用來收復安慶的兩萬兵馬,派往上海等處,以屠城相威脅,才穩定了局勢。
此時魯監國大軍,見清兵主力進駐長江口,立刻又回到海上,但卻並不退走,而是以崇明附近的沙洲為基地,開墾土地,進行耕種,一副耐著不走的模樣。
之前張名振在崇明小打小鬧就算了,現在近兩萬魯兵,屯駐在長江口,洪承疇怎麼能忍。他立刻命水師出擊,但長江口可不比一般江河,水域寬大,風急浪高。
魯軍這次沒退,似是鐵了心要在這裡種稻子,要在這長江口安家。
雙方在崇明島附近,進行了一場大戰,清船被打沉五十多艘,匆匆退入了長江。
八月中旬,魯監國的問題還沒解決,多鐸一方的訊息,便傳了過來,楚贛之戰徹底失敗。
多鐸退到信陽,大軍糧草已經吃完,只能在清廷控制的區域,劫了幾座縣城,就地補給,催促洪承疇趕緊籌糧。
九月中旬,另一個訊息傳來,王彥領著近十萬人馬出川,已經到了武昌,使楚贛正規的明軍達到二十二萬以上。
如果再算上些亂七八糟的義軍,那就更多了,已經嚴重威脅江南。
各種跡象,以及清廷的密報表明,明朝的各種物資,都在往楚贛集結,這讓洪承疇感到了巨大的威脅感。
好在這時,多鐸的兵馬,已經到了長江北岸,使江南的兵力充盈起來,但攻守易位,已經十分明顯。
揚州之南,瓜州渡,洪承疇趕來面見多鐸。
揚州城被王彥一把大火焚燬,如今以有四載,此刻揚州以從一片廢墟中重建起來。
雖然此時的揚州不復昔日的繁榮,但因為地處水陸要道,大運河咽喉所在,已漸漸恢復了些人氣,市面上也開始繁華起來。
此處原本是兩淮鹽商的大本營,現在卻是山西富商的天下,揚州能這麼快恢復,除了清廷定都北京,幾十萬寄生蟲需要重啟漕運來供養,揚州正處漕運要道之外,八大皇商大量的銀錢注入,也是功不可沒。
此時的揚州城中,酒樓、妓院等各種產業,大都是山西商人的天下。
洪承疇進了揚州城,沒去府衙,便直奔城東的一座大宅院,這是皇商之一範永斗的產業,多鐸便下榻在他的宅子中。
這次楚贛大戰,清軍沒有完成戰略目標,耗費物資無數,結果無功而返,多鐸這一路雖然主力儲存下來,輸的並不難看,但豫王爺還是憂憤成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