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但他沒料到,百姓卻不信他,還是不願意散去,反而越聚越多。
部將建議直接派兵驅散,但如此一來,恐怕士紳百姓就真以為他才是準備投清之人了,所以他拒絕了建議,但他又沒其它法子,只得讓知州遊友倫出面安撫百姓,他則從後門溜走,出城請人。
這時,衙門口遊友倫正向眾人保證,若是一般的府城,知州發話基本就行,但武昌是省府,知州的話就沒什麼重量了。
這時百姓注意力都在遊友倫身上,並沒有發現堵胤錫一行,但他一身緋袍、玉帶、補錦雞,身後還簇擁著一群將領,百姓即便不認識,但士紳一瞧著官服,就知道肯定比遊友倫要大的多,頓時嘩啦啦的湧來。
陳友龍等人立刻上前,把堵胤錫護在身後,大聲喊道:“此南撫堵大人,大家不要失禮,有什麼話,派幾個德高望重的鄉紳,進府詳談。”
“南撫?是堵撫臺來了!”人群中一聲驚呼,是個讀書人,可能還有功名。三十多歲年紀,儀表堂堂。
人群中一陣喧譁,堵胤錫在湖廣的威望很高,湖北被戰亂破化,大量難民都是堵胤錫安置,此外湖北一直都吃湖南的糧,百姓自然很感激他。
“撫臺大人,武昌不能丟啊!”這時那讀書人,站在人群中行禮,哭訴道。周圍人群也紛紛附和,“請撫臺救救楚人”,瞬間跪下一片。
堵胤錫見此,一陣動容,朗聲道:“本官,雖是南撫,卻願與武昌共存亡。諸位大可放心,本官已經發兵前往三江口拖延清軍,稍後何督師亦會回師武昌,我們官民一心,當保武昌不失!”
(感謝呆呆戴戴的五百書幣,感謝清風細雨,感謝一代梟雄,freebird76的月票)
第541章楚督生怯
雖然武昌派人催促,但何騰蛟的人馬依然姍姍來遲。
此時何騰蛟在承天府,北面郝搖旗已經被兩順王圍在襄樊,西面漢中明軍不增兵,但清廷陝西總督孟喬芳,為了保證豪格、吳三桂不被困在川蜀,所以積極抽調人馬,要把進入漢中的明軍趕出來,再加上多鐸逆江而來,直奔武昌,何騰蛟頓時頭疼起來,腦中全無應對之策。
他得到堵胤錫的信後,雖然驚出一身冷汗,急起兵馬回師,但畢竟不如堵胤錫順江坐船。
何騰蛟來的比堵胤錫想的要慢一些,在清兵前鋒佔據黃岡,兵臨三江口的第二天,馬進忠部才到長江對岸。
武昌知州遊友倫見此,大喜過望,連忙組織船隻,接人馬過江。
馬部一萬人,流賊出身,早年縱橫於魯豫之間,綽號混十萬,可見當初兵馬壯盛,但後為官軍所敗,於崇禎十一年接受招撫,受左良玉節制。
弘光初年,李自成南下,左良玉東叛,他與王允成為李自成所敗,不久左良玉東下時突然病死,其子左夢庚帶領部下十萬明軍投降,馬進忠和王允成兩人不從,率領部下逃走,經歷一番波折之後,才南下投靠楚督何騰蛟。
這時因為清兵殺到三江口,而惶恐不安的武昌軍民見馬部到了北岸,頓時覺得來了救星,自然異常激動,知州稍微組織,便有民眾自發前往渡人。
士紳百姓更是殺豬宰羊,真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近萬武昌軍民在長江南岸相迎,使得馬部官兵,受到了從軍以來,最優厚的待遇,但馬部人馬過江之後,卻並不進城。
一日之後,楚督何騰蛟領著王進才部也到了江北,他乘坐大船過江,便被眾人迎入城中。
武昌軍民見大軍趕來,楚督坐鎮武昌,心中遂即大定。
此時在湖廣總督衙門,眾人座齊,堵胤錫也心中稍安,“督師三萬人馬到了武昌,多鐸就算十萬人馬過來,我們持堅城而守,當不懼矣。”
陳友龍等人也點頭稱是,眾將心中一顆石頭落定,但何騰蛟臉上卻沒有什麼信心,傅上瑞是他倚靠之人,其投降清廷,讓他倍受打擊。
再加上多鐸一路十萬人馬,兩順王一路八萬人馬,共計十八萬人攻楚,說不定漢中的孟喬芳,也會乘機來要他的命,他實在沒有什麼底氣,這也是他沒讓馬進忠部進城的原因。
此時何騰蛟聽了堵胤錫的話,卻沒表態,反而看向陳友龍道:“人心隔肚皮,本督萬沒想到傅上瑞包藏禍心,居然投降清廷。這次多虧了陳總兵,否則傅上瑞據城投清,那情況就不妙了。”
陳友龍站起身來,抱拳行禮道:“回稟督師,這次多是天地會的功勞,末將沒能擒下傅賊,不敢居功。”
何騰蛟揮揮手,“陳總兵過謙了,本督沒有看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