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三家,佛家講明心見性,道家 講存心煉性,儒家講修心養性。《參同契闡幽》這本書上, 註解的朱雲陽真人,不用道家名稱,倒用了儒家的養性說 法,道理都是一樣。“此卷,專言養性,而御政伏食,已寓 其中。”養性同佛家明心見性不一樣,不是用禪宗所謂參話 頭的方法,他不要你參,因為人性本來就是道,人性本來就 是佛,你只要培養就出來了。這一篇專講養性下手的工夫, 與道家的修持之路,以及得到金丹吃下去長生不老的道理、 程式,“已寓其中”,都包含在內了。
性命歸元章第二十
將欲養性,延命卻期。審思後末,當慮其先。人所稟 軀,體本一無。元精雲布,因炁託初。陰陽為度,魂魄
所居。
陽神日魂,陰神月魄。魂之與魄,互為室宅。性主處 內,立置鄞鄂。情主處外,築為城郭。城郭完全,人民 乃安。
爰斯之時,情合乾坤。乾動而直,炁布精流。坤靜而 翕,為道舍廬。剛施而退,柔化以滋。
九還七返,八歸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則水定 火,五行之初。
上善若水,清而無瑕。道之形象,真一難圖。變而分 布,各自獨居。
類如雞子,白黑相符。縱橫一寸,以為始初。四肢五 髒,筋骨乃俱。彌歷十月,脫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 若飴。
千古丹經《參同契》,內容歸納成三大綱要:御政、養 性、伏食。本章叫做“性命歸元章”,是後人所加,指性與 命兩個合一。在別的道書上,性跟命叫做神與氣兩種,神是 性的現象,氣是命的現象,所以神氣是講它的現象,性命是 講它的根本。現在修道成功變成神仙就是性命歸元這個作 用,返本還元了,得了道長生不死了。所以“此章,言性命 同出一源,立命,正所以養性也”。道家的書都是講先修身, 把身體修好,因為我們這個肉體是生命的一個傑作,一個果 實。譬如蘋果是蘋果樹結出來的果,等於我們這個身體一 樣,但是蘋果的生命是蘋果樹上來的,蘋果樹是命根。這個 命根在蘋果裡也有,再把蘋果籽種下去,好好培養,它又長 一棵蘋果樹出來。所以我們這個肉體不是本命,可是本命也 在這個肉體。真正把命功修好了,“明心見性”,見道自然很 容易,所以立命正是養性,就是這個道理。
“將欲養性,延命卻期”,你想修道,成了道就明心見性 了,佛家叫明心見性為生命的本來。我們想長生不老,“延 命”就是長生,就是“卻期”。到一百歲乃至二百歲不死, 就是支票不兌現,兌現了就叫做死。延命不去死,就是卻期 支票。想達到延命不死,下手工夫先從養佳開始。怎麼養 性?道家講性就是命,命就是性,要在理論上先了解;理論 不通,修道都是白修。所以,“審思後末,當慮其先”,要了 解一個東西的末端地方,先要了解它的根本,也就是要先了 解性命從哪裡來。
養性即修命
“人所稟軀,體本一無”,父母沒有生我們以前,沒有這 個生命,當然沒有生死。“元精雲布”,等到父母的精血交配 了,像雲飄上天一樣,上去後雨就下來。“因炁託初”,父母 精血凝結炁化,我們生命投人而形成了胎兒。“陰陽為度, 魂魄所居”,這個成長的過程,陰陽有它一定的境界,一定 的度數。釋逝牟尼佛幾千年前講的生理學,跟現在一樣,而 且更清楚。孃胎裡頭七天一個變化,三十八個七天共九個多 月,生長成為一個有魂有魄的人而出生。朱雲陽祖師的註解 非常好,“此節,言養性之功,當徹究性命根源也。”養性的 工夫就是修命的工夫,必須要先了解性命的根本。“何謂性? 一靈廓徹,圓同太虛,即資始之乾元也。”性是什麼?因為 這位朱雲陽真人是清朝的,距離我們只有三百多年,算是近 代文化,他把儒、釋、道三家合起來講,“一靈廓徹,圓同 太虛”,圓滿光明,清淨無念像太虛一樣。假使無念是糊裡 糊塗的,什麼都不知道叫無念,那叫做糊塗!不叫無念。無 念等於天氣好的時候,萬里無雲,青天中間一靈不昧,靈覺 之性萬法皆知。“一靈廓徹”,“廓”就是空空洞洞,無量無 邊,徹東徹西,天上天下,無事不包。這是圓滿,同虛空一 樣,虛空有多大這個靈性就有多大。在《易經》來說,就是
“萬物資始”,宇宙萬物都靠這個功能生出來,這個叫性。 “即資始之乾元也”,叫做乾卦,萬物的根源是性。我們修 道,道的根源在哪裡找?在性中找。命是它變出來的,所謂 心物一元,都是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