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舒心一點。
下午就讓人給孩子量了身,裁新衣,又一起用了膳,問她新住處佈置得還好。
英慧帝姬對此也是見慣了,每一個女人初接手了她也總會和顏悅色一陣。
“女兒住得很好。”
“哪我就安心了,你有什麼需要的就和我說,或覺得自己不好意思說的,就支了嬤嬤來到舒雲姑姑這兒通話。”
說了幾句話,英慧還是疏離著的。你問她話,她也答,規規矩矩的。不問,她就不說。很不像個小女孩樣會露出個燦爛的笑臉。
秦方好心想,這樣的性子也難怪不討喜了。
如果這不是交給自己養的,只當了旁人家的小孩,她還能閉著眼睛的誇讚是小女兒態靦腆,轉眼卻也不怎麼喜歡。但自己養的孩子這樣冷淡,她卻不能坐視不理。
想了想,這孩子未免也太閉塞了,或許適當地帶著她與外界接觸,性子就回轉好些。
便和顏悅色地說,“你也別嫌母后話多,往後每天和母后出來見見各位娘娘,她們總是你庶母,對著長輩總不要拉下禮數。”
“女兒省的。”
又格外地和帝姬的乳母提了幾句,早上妃嬪們請安,立政殿中是幾時起的,讓帶著過來用早膳,晚上閉了宮門,也要早些讓帝姬安置,不要傷眼看書做針線。
第二天秦方好還就真在妃嬪們來請安時格外引見了英慧帝姬。
“也都不陌生,英慧,來給各位娘娘見過禮,”秦方好說著,英慧便上前也不拘束,她心中稱讚,這點孩子做得不錯。
“往後英慧就住在我宮中,各位也別見外。”
在爭嗣到了白熱化的後宮中,秦方好低調了許久,以至於這些北朝的妃子們至今都舀了她當透明人看。也順著皇帝的意思,既然是個花瓶,她們就每天地來供養一遍。
沒多結仇,妃子們自然說著客套話,這樣看來倒是一室和樂。
等妃子們走了,秦方好又把英慧一起帶去了永笀宮。
“母后每日都要去給太皇太后祖母請安,往後你也隨了母后一起去吧,總是老祖宗。”
英慧有些疑問,平日的娘娘們總待她面上的和藹,每日吃穿有得就不來管,卻也不會有人帶著她去走動。
永笀宮吃齋唸佛慣了,往日知道這刻秦方好總要來,但今日卻是領著個小女孩。
一估摸,這宮中還能有的,穿著帝姬服色的小女孩,也就只有英慧帝姬了。
蕭太皇太后帶著笑,老人家總喜歡看到自己的後輩。吃齋唸佛倒不是說她願意,或者心血來潮想起給丈夫頌福了,而是牽涉到她姓氏的事太多了。
以如今蕭衛二氏之爭,她又是太皇太后,若在俗世,怕很要被人推上一個高位——在高位並不是完全的好事,她就必須做一些順應抬高她的人們的事,作為太皇太后而干政,以著孝道,還要壓著皇帝不得喘息。永笀宮不是庸人,她知道在一個皇朝前期的時候,需要的是中央集權,而不是外戚干政。
看到了秦方好,也算是熟稔,永笀宮一臉的皺褶笑起,“自你入了宮,我這佛堂是越來越不得清靜了。”
秦方好也不告罪,溫和地拍拍英慧讓她上前,“太皇太后哪是怪我呢,我帶了您曾孫女來,還不是好事了?”
作者有話要說:二更,碼得我累。
昨天上山下鄉去了,一個月總有那麼幾天……
三十二章
永笀宮蕭老太太自然不會討厭孫媳婦來,更兼帶了自己的後輩,這樣年歲的老人更喜歡小孩子。
秦方好像往日一樣抄了會兒經,就見英慧過來。
“母后娘娘。”
“哦,是英慧。”她抬頭,“老祖宗呢?”
“去誦經了。”英慧有些不明白她這樣所為的目的。
秦方好溫和地對孩子笑笑,摸著她的頭髮。
許多的親近,靠的不是一次兩次的洗腦,而是日積月累的生活。
她就真的這麼每天帶著孩子去永笀宮,閒來也會指導一二針線,或舀了典故來說。
某一日她正在教著孩子認字,高津予不知什麼時候就進來了。
一屋子的奴才都跪下了,秦方好搭著宮女的手上前,“陛下今日怎麼來了?”
又不是初一十五,也不是什麼大節日的。
高津予看了眼大女兒,雖然見著他還是冷冷清清的樣子,到底還是有了改觀。
“她倒是和你投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