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安”等。所以;中庸方法的核心也就在於把握這個度。

孔子認為;如果違背了中庸之道;超出了一定的度;則美德反成惡德。如“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畏懼貌);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急切)。”孔子的中庸之道包含著度的思想和對立面統一、轉化的思想。它不是折衷主義;也不是墨守陳規;而是要求人們“擇乎中庸”;即能辨明各種行為過與不及的是非得失;擇其中道而行。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中庸作為一種至善的道德品質;只有君子才有;而既有所作為;又不過分;才能成為君子。)

我們往往“中”理解為“折中”,把“庸”理解為“平庸”。其實,這是對中庸的極大誤解。何為“中庸”?如朱熹所言:“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就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