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亡了國,這大概就是一種宿命吧。
話題繼續回到明朝皇帝的飲食上,由於明朝後期光祿寺做的飯實在是難以接受,皇帝們只好另闢蹊徑,找其他人做飯。
這群人就是太監。
根據《酌中志》記載,凡是皇帝大人每天所吃的東西,都是有司禮監掌印太監、秉筆太監以及東廠提督太監這兩三個人輪流操辦。
當然,具體做飯的不是這些偉大的公公們,他們混到這個份上也算是位極人臣了,怎麼可能跑到廚房裡掄大勺子,就算再想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也不會做出這麼掉價的事,讓人看笑話。
具體負責做飯的是那些太監家養的廚子,太監是斷了根的人,這輩子也不想著為後代留家產,他們一旦混大就只想著盡情享受,而由於他們某些方面的缺陷,有的娛樂活動他們不能參與,因此也只能盡情的滿足口腹之慾。
基於上述原因,太監們的口味都很叼,為了享受美食極盡能事,一般的廚子還真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因此凡是能被這些大太監看上的廚子,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皇帝自然知道這一點,因此就吃他們的廚子做的菜,沾手下人的光。
朱從京城就藩時,雖然也帶了廚子,但那個廚子的手藝只能說是勉勉強強,遠不足以滿足朱對極致美味的追求。
來到甘肅後,朱不是忙著搞建設就是忙著打仗,沒有時間去找一個新的廚師,所以吃的方面就這樣一直講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