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資訊開放的世界,獲取並準確地傳遞資訊是一個人參與競爭、進行交流必不可少的。對於一些行業,資訊獲取的多寡決定了競爭的優劣。因此,對他人的資訊支援也是加強與其聯絡的重要方式。
5。物質需求。物質需求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因此,物質是人們永遠都不會停止追求和爭取的。滿足他人的物質需求是建立聯絡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但是在滿足他人物質需求的時候要講究方式和方法。比如,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很多年輕人只顧眼前利益,與人交往的時候想著別人給了自己什麼,而很少想到自己能為別人提供什麼,因為有種怕吃虧的心理。交往的互惠理論,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必須注意,讓別人覺得與我們的交往值得。無論怎樣親密的關係,都應該注意從物質、感情和其他各方面“投資”,否則,原來親密的關係也會轉化為疏遠的關係,使我們面臨人際交往困難。
在我們積極“投資”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要急於獲得回報。
自尊心是不容侵犯的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人在社會中處處自我尊重和處處維護自身尊嚴不受傷害的心理和情緒。當一個人的自身尊嚴受到他人維護和滿足時,會產生心情舒暢的體驗,就會產生獨立、堅強、自信及有成就感等;反之,自身尊嚴受到他人傷害或侮辱時,會產生痛苦、憤怒、反感等牴觸情緒,產生自卑、軟弱、無助的感覺。
我在《20幾歲了,別再犯迷糊》一書中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個男孩子非常活躍。上班的時候,突然聞到一股臭臭的味道。當他跟身邊的一個同事說話時,發現原來是同事的口臭,於是,他大聲說:“大姐,你今天刷牙了嗎?你的口臭都快燻死我了,像死魚的味道。”他一邊說,一邊好心地遞給同事一塊口香糖,“快吃一塊吧!”
其他的同事都看著他們,有幾個男同事還發出了笑聲。這個口臭的同事突然臉漲得通紅,沒有接他的口香糖,摔門就走了。從此以後,同事對他的態度非常冷淡。這個男孩還覺得有點莫明其妙,自己不過是開了個玩笑,真是好心不得好報!
從言語表達上來看,這個男孩說話太直白,不會表達;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男孩在想幫助別人的時候,卻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不知不覺中傷了同事的自尊心。
一個人的自尊主要來自自我價值感的體驗,而自我價值感又來源於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來源於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別人的肯定會增加人們的自我價值感,而別人的否定會直接威脅到人們的自我價值感。所以,人們對來自人際關係世界的否定性的資訊特別敏感,別人的否定會激起強烈的自我價值保護的傾向,表現為逃避或否定別人,以維護自己的自尊心。
我們在同別人交往時,必須對他人的自我價值感起積極的支援作用,維護別人的自尊心。如果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威脅了別人的自我價值感,那麼會激起對方強烈的自我價值保護動機,引起人們對我們的強烈拒絕和排斥情緒。此時,我們是無法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已經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也可能遭到破壞。
我記得以前我就因此而失去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是我的高中同學,一個內向的女孩。當時,我跟她是同桌,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好,而且性格十分溫柔。我也很喜歡跟她同桌和交往。當時我們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她的家在農村,家境不好,可能是她內心有一些自卑,她跟別的同學之間還有一些顧忌,但是在我面前她卻能展示一個真實的自己,非常放鬆。
有一次,學校要調查一件什麼事情,需要家住城市的學生們一起開個會。當時老師叫我們的時候,她不在座位上。後來,她進了教室問我:“我需要去開會嗎?”
我無意中說了一句話卻深深地傷害到了她,我說:“你又不是城裡的,去幹嗎?”當時說這句話的時候實屬無心,沒想到這句話在她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非常敏感地問我:“水淼,你是瞧不起我們農村人,對吧?”她鄭重其事地叫我的名字,並興師問罪,嚇了我一跳。
因為這件在我看來不起眼的小事,她有一個星期沒跟我說話。後來,我也記不清我們是怎麼和好的,但是我們之間彷彿豎起了一道玻璃牆。她不再主動地跟我講習題,我也說不清為什麼不再跟她輕易說話或開玩笑,總擔心會發生什麼事情而傷害到她。
人都有自尊的,而且自尊和自卑是一對雙胞胎。一個處理不好很容易給人造成打擊,或許從此就留下陰影。那個被你傷害的人要麼